央行上海总部在昨天发布的11月货币信贷运行报告中透露,当月上海中资行个人房贷增加了2.3亿元,“战战兢兢”地重回正增长轨道。而此前,上海房贷已连续两个月出现下跌。
房贷“忽正忽负”
“和楼市一样,目前上海房贷正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涨了跌了都不奇怪。 ”一名房产公司的从业人士向记者评论称。他提醒,楼市交易状况对房贷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滞后效应。事实上,今年5月以来,上海个人房贷的确在“忽正忽负”之中辗转反侧,由此断言楼市萧条或复苏都难以成立。
自去年7月起,上海房贷曾连续10个月递减,其间累计下跌接近230亿元。直到今年5月,受楼市回暖的影响,房贷才止跌回升,今年6月一度强劲增长了38亿元。但好景不长,经过四个月的短暂增长,上海房贷在今年9月重回负增长的老路,当月减少了0.36亿元,而10月更是减少了3.77亿元。
但萧条似乎也并非常态,根据央行上海总部昨天公布的数据,上海房贷当月又重返增长区间,新增贷款2.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房贷款增加3.5亿元的同时,而二手房贷款却减少1.2亿元,二手房市场的冷清可见一斑。
储蓄活期化随时进股市
除了楼市之外,昨天出台的报告也因应了当前股市的一些新热点。
在全国储蓄存款今年10月出现5年来的首次下降、向股市分流2000亿元的同时,上海却以活期储蓄增加、定期存款下降达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当月新增活期储蓄存款102.5亿元,定期储蓄存款减少2.9亿元。
而股市的红火也使企业的存款量大幅增加。央行上海总部称,受企业上市募集资金和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资金沉淀及股市持续走强等因素影响,11月中资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企业活期存款438.1亿元,同比多增329.5亿元。
而企业存款似乎与股市也息息相关,央行上海总部指出,至12月5日为止,已有相当部分企业活期存款已被划走用于新股认购等。这一切也组成了一个相当有趣的现象,时值股市大热之际,上海中资金融机构当月新增人民币存款达542.4亿元,创下2005年以来新高,但99.7%的“活期比例”使得将这个看似的“悖论”显得很符合逻辑。
此外,受短期内人民币连续升值的影响,企业和居民持汇意愿有所减弱。11月中资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减少1.34亿美元,同比多减0.59亿美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更是减少了0.83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