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医改争议未了
清华正式公布宿迁医改报告
本报记者 董伟
宿迁医改样本又出了一份新的解读。今天,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布了该院博士后魏凤春领衔的宿迁医改考察报告。报告对宿迁医疗改革的综合评价认为,其在绝对意义上增加了人们的福利。
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为此评价跟此前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得出的结论截然相反。
北大课题组的报告曾在本报部分刊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课题组负责人李玲在报告中认为,宿迁的改革并未解决当前医卫领域中的种种沉弊,反而滋生了不少新的问题和风险。因此,其样本意义或该商榷。李玲的观点得到了不少认同,也引起了不少争议。宿迁市政府网站上就有十点反驳意见。也有经济学家在媒体上撰文说对这份报告“大失所望”,表示报告有先入为主之嫌,且在实证中缺少足够的论据支撑。
据悉,魏凤春等人采取了和李玲的课题组相似的调查方法,暗访了宿迁各县区多家医院,与医护人员、病患家属访谈,来收集最新的资料。魏凤春强调,他们从宿迁市政府那里拿到了更为丰富的数据。清华的这份报告称,宿迁的“医疗改革成效明显,阶段性成果显著”。这些成果包括,“看病难”问题基本解决,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有所提高;“看病贵”问题有所改进,医疗服务价格有升有降,价格明显低于周边省区;医院治理有所改善,医院、医生收入阳光化,“红包”现象基本绝迹,公立医院垄断时期的诸多顽疾得到很好解决;新型公共卫生防保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政府与市场开始各司其职等等。
魏凤春虽然也点到了改革带来的新问题,诸如产权转让的混乱、医疗服务结构欠合理等。但他认为,宿迁改革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具有明确的借鉴意义。
他认为,“对全国医疗卫生改革来讲,宿迁改革的意义有二:一是必须区分政府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中的职能定位,其次要指定医疗服务标准,并强化政府监管”。
在对宿迁医改的建议中,防止体制复归赫然列在报告的第一位。
魏凤春的报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宿迁官方无疑是报告的支持者。该市卫生局局长葛志健称,“宿迁并不是把医院一卖了之,政府也不是从此什么都不管了。事实上,我们认为改革让政府与市场找到了各自的位置和角色。”同时,还伴随着四大分开和四大转变——
四大分开为“管办分开,医卫分开,医方分开,医药分开”;四大转变是指政府补贴由给供方向给需方转变,定点医疗向自由选择转变,实物补贴向货币补贴转变,暗补向明补转变。其中管办分开使办医者与管医者脱钩,政府不再直接开办医院,而是真正成为医院的监管者;医卫分开是将医疗与公共卫生属性分开,市场提供医疗服务,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公立医院的利益驱动可以避免吗?”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认为,通过一套合理的政策安排,可以让政府和市场在医疗这个特别的领域内形成一种合力,而不必特别在意医疗结构的所有制性质问题。“政府需要学会与非政府‘握手’和进入市场‘散步’。”她说。
本报北京12月7日电 (责任编辑:宛振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