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诗歌已没落,谁说当下无诗人,昨日,当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老师出现在“华西读者节·名人演讲”之四川大学讲堂时,能容纳数百人的礼堂座无虚席,不少学生只能席地而坐,而礼堂外面,还聚集着数百来至本土甚至南京的诗歌爱好者,还有数家无法进场的媒体记者……尽管“梨花体”成闹剧,尽管现在真正能打动人心的诗已不多,但并不能说,一些在生命中曾经打动过我们的诗,已经被忘却———
“请容我自我介绍:我出生没多久就跟随父母离开四川。 余光中曾说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传说时代,四川就是我的传说时代。在这里,我是一个迟到的旁听生……”昨日下午,在四川大学近千名学子夹道欢呼声中,挟带着大漠风沙的苍茫,一袭绒呢长衣的席慕蓉不疾不徐地道出了对故乡沉甸甸的情感。走上川内最著名高校的讲台,席慕蓉的姿态从容真诚。在接近2个小时的演讲中,话题锁定为“心灵的疆域”,60余年生活的沉淀,其话语如同东方古老“开满了鲜花的树”,让在场学子触碰到诗之绚烂。
“旁听生”诉衷肠
吟诗
大学讲课,让当过老师的席慕蓉备感亲切,提前15分钟就来到约定地点。不过从一楼一直绵延到三楼的密密麻麻“朝圣”人群却让学校主办人员感到无所适从,设置的几个进场计划,都被大量涌入的人潮所“推翻”。“太恐怖了,至少有几百人还守候在会场外,根本挤不进去?要不再等等?”负责安全的人员焦急地建议。“我就干脆从正门进吧!我相信孩子们都是有礼貌的,不会怎样!”率直的席慕蓉力排众议提出解决之道。奇迹发生了,当诗人从容步入人海时,所有的学生都热烈鼓掌,并自动让出了一条通道。不少学生还自发地手拉手环护自己的偶像。面对这样的情形,席慕蓉老师感动之余也充满了歉意,连连对无法进场的同学们说着“对不起”。
在席慕蓉演讲之前,本报首席记者朱建国发表了讲话并致欢迎词,在现场掀起了第一波高潮。席慕蓉登场时,面对学生一张张稚嫩的面孔,面对眼前许多席地而坐的学生,她很有感触地说:“很高兴,华西都市报让我有这个机会来到四川,我的传说时代。这里的所有故事都是听爸爸妈妈姐姐讲给我听的,眼下,我的身份只是一个迟到的旁听生。”
诗人唇齿轻启,一首《旁听生》伴随万般感触流淌而出:“没有山河的记忆等于没有记忆,没有记忆的山河等于没有山河,山河间的记忆才是山河,记忆里的山河才是记忆,我可是两者皆无了,在故乡这个学校里我既没有书本也没有学籍,只是一个旁听生。”末了,她解释:“作为旁听生,我这次就是把我旁听的和大家分享。”只是那么简单数语,台下一片寂静。
三星堆神树改变观念
谈悟
首次回川,席慕蓉先后参观了三星堆、杜甫草堂、金沙、武侯祠等博物馆,如同每一位善感的诗人,席慕蓉有了很多新感悟。
“我以前认为考古是最让人心痛的事业。因为我听说,很多时候刚刚挖出来千年前鲜艳夺目的宝物,两三分钟所有颜色就变为灰白。一些器物甚至一碰就碎掉。不过当我在三星堆见证了生命之树时,我突然意识到考古也可能是很欣慰的事情。”
“青铜制造的弧度上,一只鸟静静地停靠。我体会到的就是那种天雨谷、鬼夜哭的震撼!”对于金沙遗址中标志性的“太阳神鸟”图案,席慕蓉道出了作为诗人独特的见解:“图案中太阳在顺时针旋转,而四只神鸟则在旁边逆时针飞翔,我解读的寓意是:我们的时间跟着日子的光芒一起消逝,而四只神鸟代表的四季却一直随着记忆重新回来……”
诗人充满诗情的妙解,犹如一首美丽的诗歌,让人感受到了别样的灵动,让大学生热血沸腾。一大学生现场写下纸条,要求传递给诗人:“世事无奈,我如果我能早点遇到你,我一定选择读文科!”
宛如“大漠”的境界
读心
为了准确地说出自己对“心灵的疆域”的定义。现场,大量的时间里,席慕蓉是给学生们展示她所拍摄的蒙古风光。
“谁知道贝加尔湖?请举手告诉我!”“我真诚地建议大家的毕业旅行就放在呼伦贝尔草原!”从苏武牧羊之地到巨树的故乡,色彩斑斓的照片上,4万多公顷的草原跃然眼前。席慕蓉用心描述心目中的圣地:“在草原,你得在圆周上转12次才能拍下四周的美景。现实中,人们都喜欢成为中心、焦点,但在这里没有成就感。因为你永远都是中心,而这对于赶路的人来说是无奈甚至痛苦的。在无边的空茫中你只想寻找到边缘,或者一顶牧民的帐篷。在那里我知道了什么是天荒地老!”
作为一个蒙古族人,席慕蓉将1989年前从未到过的内蒙古当作原乡。说到兴起,席慕蓉诗兴大发:“草原无法用文字语言来形容其广阔,除非你就站在草原的中间。那么年轻的朋友,你们也可以换句话说:我的心灵疆域是无法描述的,除非你站在我的心灵中央!”台下学生立刻奋笔疾书,席慕蓉却调皮地补充了一句:“这句话我不收版权费,送给你们。你们可以免费拿去对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说!”诗人可爱的“慷慨”让所有人会心大笑。同时,对于自己的名字,席慕蓉也可爱地进行了解释:“我的名字是根据蒙文音译过来的,慕蓉在蒙古语中是大河大川的意思,所以如果直译,大家可以叫我席大江、席大川,不过我还是希望大家叫我席慕蓉。”
一席话,“心灵的疆域”有了最好的诠释,台下掌声雷动。
下本诗集作答“未了情”
结缘
“跑野马”,是席慕蓉给自己昨日演讲的定义,学生也跟随诗人的心灵自由奔跑着。
让学生最为激动的是,诗人向学生传授了自己幻化的“绝招”。席慕蓉举例,物理学家常说人向周围的人招手、舞动双臂,都会带动一种场。她就想成这些场中的各种“力线”幻化成无数蝴蝶的翅膀,身后是锦绣织成的披风。“那么请想像这一奢侈动人的场景,当我离开时,向你们挥手道别,那么我们之间就有无数的蝴蝶翅膀,身后,都有锦绣织成的披风,那是多美的一道风景。心理的疆域是没有限制的……”席慕蓉的大师风采彻底折服了大学生们。当主持人宣布演讲结束,学生们可用小“纸条”与诗人对话15分钟,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写下自己的想法。小山般的小纸条,让席慕蓉数次因为不能全部作答而落泪。最后,在学生集体起立欢送中,诗人离去。她承诺,孩子们的纸条她将回去一一细读。她真诚地说:“在我的下一部诗集里,你们将看到我的回答!”
川大文新学院硕士生导师、诗人干天全,在台下激动地双目发光,他用微抖的语调说:“诗歌需要地气和灵气,之所以她的诗歌如此受读者的欢迎,是因为席老师能写出真情诗感。现在太多远离生活、故弄玄虚把诗歌当文字游戏的写作了。她的讲解重塑了诗歌的品德。”
本版采写记者范东波谢梦实习生李佼姣摄影朱建国
精彩瞬间
最感人 感谢读者当场洒泪
演讲结束,现场提问。大家纷纷将问题写在纸条上,几分钟的时间就堆成了厚厚的一摞。面对读者的热情,席慕蓉被感动得有些“不知所措”,说话开始变得哽咽。眼泪,从眼角涌出……现场响起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我要说的是,我要感谢我的读者,几十年来,有这么多读者给我温暖的回馈,这是我生命里没有料想到的……”一边坦陈心迹,席慕蓉一边拭泪,“现在很多人不相信世上有真诚,不相信可以爱一辈子,不相信能信守承诺,不相信人与人可以成为永远的朋友。但是我相信,我敢于写出我的相信。如果大家都排斥美,放弃对美的信仰,这样或许会避免受伤害。但是如果我们都不珍惜美,这辈子除了不受伤害,我们还有什么?”这番真情流露,让台下很多人都感动得泪流满面。
最热烈 亲诵《一棵开花的树》
“你如何在诗歌中保持青春不老?”看过这个问题,席慕蓉仿佛喃喃自语地解答说:“身体可以老,心可不可以不老呢?”精彩的回答马上获得掌声一片,“现在我给大家朗诵一首我的诗,《一棵开花的树》,我朗诵两遍,看大家能否听出不同的感受。”现场热烈的氛围顿时达到了顶峰,欢呼声和掌声响彻大厅。“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随着诗人深情的朗诵,所有人都徜徉在了美丽浪漫的诗境之中……
最痴情 南京读者千里送花
席慕蓉首次回川并参加华西读者节在全国各地引发了震动。昨日四川大学“文华活动中心”门外,一位女子捧着一大把美丽的百合花着急不已。原来她专程从南京赶到成都,想一见偶像,但现场被围得水泄不通,她无法入场。正焦急万分,恰遇本报记者冲进人潮艰难挤向演讲会场,该女子请记者代为转交这千里之外的鲜花,然后,默默离去。席慕容闻讯非常感动,为没有向这位读者表示感谢而内疚。
最投入 马薇听讲边听边哭
前来听讲的读者来自四面八方,连本土青年歌唱家马薇也成为了听众中的一员,她在讲台边席地而坐,一边聆听一边记笔记。马薇透露,她是席老师的忠实读者,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看席慕蓉的诗歌,一直到现在,所有的诗歌她都读过。当席慕蓉亲自朗诵《一棵开花的树》时,马薇的眼泪就一直不断;随后看到席慕蓉当众落泪,马薇更是成了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