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个世纪,中国人基本上垄断了世界乒坛的一号角色。过人的实力与自信,也使得国乒决策层此次敢于雪藏“一哥”(王励勤)、“一姐”(张怡宁),以腾出更多亚运席位全面考察众将,为两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厉兵秣马。
事实上,中国队的多哈阵容,与去年年底国际乒联的大胆革新关联极大。 国际乒联当时的决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赛将推出男女团体赛,以此替代男女双打,同时规定每队最多可派男女各三名队员参赛。项目的改变和人数的限制,对拥有两三名一流选手的韩国、德国等强队来说变数有限,但对好手如林的中国队来说,却大大提升了选拔难度。如何选排出一支完善的奥运阵容,成为国乒队决策层必须破解的一道“哥德巴赫猜想”。
7日,国乒亚运征程以王皓、郭跃两人在单打比赛中的胜利而画上句号。无论是从王郭二人还是决策层的角度来看,这枚亚运金牌大大超过一枚洲际运动会金牌的分量,因为拥有她肯定会使两人在奥运人选争夺战中占得上风,紧随王励勤、张怡宁成为名副其实的“二哥”、“二姐”也可能性大增。
早在2002年,拥有直拍横打这一独特打法的王皓就为世人熟识,当时年仅18岁的他和波尔、庄智渊被公认为世界乒坛最具潜力的三大新星。蔡振华、刘国梁等对王皓一向看重,作为国乒队“六小龙”中的一员,他是跻身世乒赛团体阵容的第一人,也是角逐奥运单打赛的第一人。然而,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单决赛的失利,让王皓很受伤,在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在单打比赛遭遇“决赛综合症”,最经典的例子是近两届世界杯:去年他在决赛中3比4不敌波尔;今年他再次闯进决赛,手握两局却被马琳实现大逆转。
论年龄,22岁的王皓风华正茂;论打法,独树一帜的直拍横打对付亚欧选手拥有较大威慑力。也正是这一因素,国乒决策层一直将王皓列为重点考察对象。值得一提的是,单打中多次掉链子的王皓尤善团体赛,近两届世乒赛团体赛未失一盘且连拔波尔、吴尚垠等硬钉子。其实王皓并不缺少超一流的单打独斗能力,他真正缺少的是在决战中舍我其谁的霸气。
“解铃还需系铃人”。多哈亚运会,王皓在男团决赛首战碰上“仇人”柳承敏,这一仗王皓轻松折柳,又一次吐出了郁闷两年多的恶气。而在男单比赛中,王皓过五关斩六将,与最主要竞争对手马琳会师决赛并战而胜之,让自己在这场特殊考试中笑到最后。
女队的领先者同样属于年轻人。18岁的郭跃在王楠止步于单打四强的情况下处乱不惊,半决赛与李佳薇一战,先失一局后连扳四局;决赛对阵帖雅娜,在三度被对手扳平的情况下,打得相当自信,并在决胜局中完胜对手,出道三年多的郭跃第一次向众人展示出其顽强的斗志和稳定的心理。
其实就在不久前,由于种种原因郭跃被决策层打入“冷宫”,她因此无缘世界杯单打赛,不久前外界甚至猜测她将落选多哈亚运。但国家队毕竟是用人的地方,决策层没有理由忽视年少艺高的郭跃,于是她在最后一刻幸运搭上亚运班车。或许正是这段“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特殊经历,亚运赛场上的郭跃一改往日心理素质不佳的传统形象,在王楠提前出局的不利形势下,她先后在双打、单打决赛中成功封杀对手,维护了中国女乒的霸主形象。
郭跃的崛起恰好凸显出王楠的没落,虽然她捧得团体、混双两面金牌,一雪上届全面溃败之耻,并以6金佳绩超越邓亚萍的5次夺金的亚运纪录。但对曾先后夺得19次世界冠军的昔日大姐大来说,丧失单打、双打决赛权,注定了她已经在北京奥运人选竞争中落在郭跃甚至是郭焱后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