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吕梁市乃至山西省的假记者十分猖獗。有不少人上午还摆小摊、卖烧烤,下午就跑到突发事件现场去采访了。”山西省吕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杨志明说。
“假记者什么人都敢敲诈,包括政府机关和公安机关。 反映最强烈的是一些来吕梁创业的投资者。个别投资者由于刚到吕梁,先期部分手续不完备,被一些假记者抓住小辫子不放,一批接一批地前去敲诈勒索,最终导致一些投资商撤离吕梁。投资环境和地方形象受损,让当地领导十分头疼。”杨志明说,这是吕梁向山西省新闻出版局主动提出搞“打击假记者”试点的主要原因。
2006年8月,在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吕梁市委的支持下,吕梁市作为全省打击假报、假刊、假记者的试点市,开展了一场新闻打假风暴。
“没办法,咱有把柄抓在人家手里”
要打假记者,先要摸清假记者的活动规律。
今年7月初,吕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兵分数路,深入到该市的临县、柳林、离石、交口4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区调查,走访了8个乡镇、16个单位、11家个体工商户及部分县市的路政、公安、环保、城建、交通等执法部门及一些县、乡领导甚至煤矿的黑矿主。
据调查,临县的假记者最多,经常在县城活动的就有四五十个。假记者大多是当地无业人员。假记者主要干的是:干预农村选举、帮人打官司、护送超载车辆通过治超点、敲诈勒索企业主等。
临县的一位副县长说:“假记者把我们搞苦了,但又不能把他抓起来。没办法,咱们企业和地方上有把柄抓在人家手里。”
临县车赶乡一位负责人说,2005年,全省要求限期取缔土炼焦,该乡取缔动作迟缓了一些。因此,在2005年一年的时间里,他就接待了70批记者,其中有证件装备齐全的中央级媒体,也有小报小刊的记者,但更多的是假记者。好吃好喝之后,有的人伸手要上几千元才走,有的给几包烟或加点油就行。
“明知是假记者你也没办法。比如,有的报社记者拿着摄像机,这是不可能的。”治理超载的路政人员大倒苦水,“他们经常来要车,你还得听从,不然,他可能真的想办法曝你的光。”
而一些企业更是有苦难言。交口县一家煤矿矿主说,他在近一年时间里接待了20余批假记者,打点媒体花了10多万元。但具体因为什么被假记者敲诈,煤老板却不愿多说。
杨志明说,通过调查发现,被敲诈者确实或多或少都有把柄掌握在假记者手里。比如,敲诈一个煤矿,看你“六证”全不全,死没死人,实在没把柄,就说你污染了,小煤矿出煤总会扬些煤灰吧。
杨志明介绍说,他们从煤炭、安监、公路沿线的执法部门收集到9家媒体的58张名片,没有一张是真的。在调查中,还查获了两份假报刊:《中国焦点》和《老区文化信息报》。目前,这两家假冒报刊的机构已被解散,报纸已被取缔。
根据摸底,路政、公安、环保、城建、交通、乡镇及违法煤矿是假记者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假记者敲诈的主要做法是:进行调查后写出调查性文章,把要刊登的内容送到当事人手中,问怎么处理,然后要求订报、做广告或直接要钱。
100天查获80名假记者
摸清假记者的活动规律后,在吕梁市委的统一部署下,吕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牵头,联合扫黄办、公安、纠风、环保、路政等15家单位开展重点打击。
“第一仗就抓了一条大鱼。”杨志明说。
8月2日,在离石区三交治理超载点蹲点的人员发现一名持有《市场调查》杂志新闻采访证的男子,强行索要路政人员查扣的超限车辆。这个持有新闻采访证的人名叫韩东辉。在索要被扣超限车辆未果后,韩东辉开始用随身携带的摄像机拍摄,并挑拨车主与路政人员闹事。在当地派出所的协助下,新闻出版局人员将此人带回办公室核实情况,调查发现根本没有这个刊物。
根据摄像机里录像带所提供的线索,工作人员发现韩东辉还在其他地方进行过敲诈。杨志明带人到3个县的5个乡镇调查发现,韩东辉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在煤矿、政府机关和农村勒索过财物,其中,在两个煤矿共敲诈现金9000余元。
另外,在韩东辉身上搜出的合同证实,他与这个假刊物签有合同,只要一年上交5万元左右,其余均为自己所有。他还被任命为该刊驻吕梁市负责人,并可以发展成员。
8月11日,韩东辉被刑事拘留,该案现已进入起诉阶段。
在11月9日公布的一起案件中,孝义市温家庄超限检测点接到一名自称是《山西画报》的记者杜海鹰发来的短信,声称要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对该超限检测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短信还提到,如果超限点交纳3万~4万元所谓的版面费,就可以撤销报道,不予曝光,并要求单位负责人当天下午务必将现金送到吕梁宾馆。超限点工作人员随即向有关部门进行了举报。第二天下午5时,拿到1.5万元仍抱怨数额太少的两名男子,正准备从宾馆离开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控制。据初步审理查实,两名假记者为杜海鹰、薛艳军,均为朔州市朔城区无业人员,两人所持的《山西画报》采访证和《中国法制新闻》记者证均系伪造证件。其行为已涉嫌犯罪,公安机关已对其进行刑事拘留。
9月17日,离石区工商局抓获了一名做传销的男子。这个名叫齐进军的男子自称是《香港国际市场经济报》的记者。后经吕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查证,该男子及其3名同伙拿的记者证都是假的,是在北京花500元买来的。
在打击假记者行动的3个多月的时间里,吕梁各县市共同行动,共查获80名假记者,其中44人被移送司法机关。
在调查和打击期间,还没有发现真记者诈骗的情况。
“打击成效很大,最近假记者已经基本绝迹。”杨志明说,“现在吕梁的假记者不是被抓了,就是跑到外地去活动了。”
杨志明说,打击假记者不能影响真记者的正常采访。在打假的同时,我们一开始就确定了两个前提和三个目标。两个前提是:确保正常的舆论监督不受影响;确保真记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三个目标是:维护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维护媒体的公信力;维护记者崇高的社会形象。
部分假记者背后有真靠山
几年前,吕梁市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区之一,虽然煤、焦、铁、铝、镁等矿产资源丰富,但经济并不活跃,假记者也很少见。近年来,吕梁经济以全省最快的速度发展,一些隐性矛盾开始浮出水面。
吕梁市2000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0亿元,2005年暴增至60.08亿元。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对应的基层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不能成正比增长,一些社会矛盾凸显出来。比如,在农村选举方面,一些宗族势力插手,拉选票,干预农村选举;比如,随着煤价的暴涨,原本不突出的开始变得尖锐起来。假记者正是看到其中有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所以闻风而动,从原先经济发达的临汾等地开始向吕梁流动。
“这是假记者泛滥的大背景,也是深层原因。这要求我们政府部门的官员要提高执政能力,提高处理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能力。”杨志明说,“而假记者后面有真记者,是假记者泛滥的最直接原因”。
部分媒体只注重经济效益,对聘用工作人员疏于管理,乱设机构,随意招聘人员,甚至出现“连环聘任”的现象,本来属于新闻机构最末端的记者站,还继续发展“下线”,出现了记者站下设记者站的情况。有的记者站招聘的发行、广告人员,任何法律法规都不懂,甚至连字都不会写,纯属文盲。在被移送司法机关的44名假记者中,自己伪造证件的不到10人,其余的都是报社或下属记者站给无业游民发放的所谓记者证、采访证。还有假报刊还下设记者站,假记者又招聘假记者的怪事。有的聘用人员和记者站签有合同,规定每年交多少钱,回扣、提成是多少。有的明确写明,如遇特殊情况,记者站可为记者提供支持。
正是由于有报社记者站和真记者在背后的支持,所以假记者才敢横行。
一些被敲诈单位由于自身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往往不愿意举报假记者,这助长了假记者的嚣张气焰。
打假以来,一年送给假记者大量金钱的矿主们,一个举报的也没有。“他们更愿意用花钱的方式来了事,而不愿意对假记者进行举报。”杨志明说,假记者受贿,单位行贿,问题一样大,而且举报后,往往还要暴露自己本身的一些问题,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心理下,煤矿主们更愿意采取花钱消灾的方式,以求息事宁人。
当然,对于假记者来说,他们的目的是快速致富。有的地方,假记者已经结成团伙。比如,某地煤矿发生爆炸,死了一两个人,正规的媒体因为新闻分量不够一般不会去报道,而假记者就一个通知一个,称某地发生爆炸,去了能拿多少钱,所有的假记者便蜂拥而至。假记者们互通信息,共同致富,形成了一个黑色产业群。
“吕梁市是山西假记者泛滥的一个缩影,假记者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或明或暗地存在着,有些地方只是没去打击,没暴露出其背后的问题。”杨志明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将在吕梁召开座谈会,研讨吕梁的打假做法,交流打假经验。”
“希望通过这次行动能够净化吕梁的新闻工作环境。”杨志明表示,“吕梁欢迎正常的宣传报道及舆论监督,以改进政府工作作风,保障群众言路畅通,维护记者的良好形象和新闻的公信力。但我们绝不允许假记者借舆论监督进行敲诈勒索,给社会制造混乱。”(记者高山/太原12月7日电)
假记者勒索未遂获刑11年 被敲诈的市委书记落马
亦正亦邪之间
“我最看不得别人受苦,别人受苦难过的时候,我比他们还要难过,所以就一定要帮他们。”
说这话的人是记者在中南某省一个盛产煤炭的地级市采访时认识的,由于能“混”,他在当地有着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许多处于当地矛盾漩涡中的主要人物,他基本上都认识,各种信息异常灵通。
由于盛产煤炭,该地非法小煤矿遍地开花,矿难、官煤勾结、环境污染、官员腐败、老百姓上访等种种事件交织在一起,该地一向是新闻热点地区。
各媒体记者过来一般都找他,因为他能迅速帮忙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当然,这些采访对象绝大多数都是属于利益受损的一方,他觉得他是出于悲天悯人才帮助他们的。
有时候他也亲自采访,虽然没有任何正式新闻单位的身份。他有一个索尼的大数码相机,往脖子上一挂,身上挎一包,手上再拿个本拿只笔,还挺像个记者。很多时候,他就告诉别人他是记者,然后采访,写的稿子则大多投给了当地报纸或者一些新闻类刊物,还有网站。
他高中没毕业,也没正式职业。有一年,他弟弟因事被镇政府罚了几千元,他觉得吃了亏,逮了个机会抓到镇政府舞弊的证据,然后告诉了当地一家报纸。曝光后,镇政府害怕他再次“捣乱”,退回了全部罚款,他也因此看到了当记者的潜在利益,做新闻的热情急剧高涨。
几年混下来,他发表了不少舆论监督的稿件,也因此维护了一些曾遭受不公平待遇群体的利益。他在当地小有名气,一些普通百姓跟他打招呼都叫他“××记者”。
他觉得自己很有正义感,也愿意帮助弱势群体,但很明显,时有时无的稿费不足以支撑有家有室的他,所以他跟一些或在告状或在上访的民营企业家走得很近。记者采访的那几天,就发现他的很多开销都是当地的一些民营企业家在帮他埋单。
也有人评价他,说他亦正亦邪,但普遍认为他比当地其他假记者要好得多,因为其他假记者曾在当地闹出过很多是非之事。
2004年3月,该市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各单位同时收到一份举报材料,名为《市委领导充当保护伞,国有资产被瓜分一空》,声称市委书记和市纪委书记充当非法矿山的保护伞,收受贿赂,存在严重贪污腐败问题。该材料的落款为唐基石,他在材料中称,希望求取市委书记和市纪委书记腐败贪污的证据,如果情况属实,将奖励举报者20万元。
同时,作者还以报社记者名义,给市委书记和市纪委书记发电子邮件,声称掌握腐败证据,索取50万元赞助费。可就在他想着拿钱的时候,被警方抓获,并于2005年1月以诬告、陷害未遂,敲诈、勒索未遂的罪名获刑11年。据检察院调查,此人确实名叫唐基石,原为该地区某县统计局干部,在了解到一些官场传闻后,遂收集材料敲诈勒索。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近两年,该地区市委市政府多位主要领导因贪污腐败落马,其中就包括被假冒记者唐基石敲诈过的市委书记和市纪委书记,他们涉案金额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当地有人感叹道,没有这样的土壤哪会结出这样的果实?
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工会主席为人正直,好打抱不平,与新闻界联系非常紧密,一些发生在当地的黑幕,正是在他的努力之下挖掘出来的,他也经常遭遇假记者。
他说,有一次,一群农民因为土地被侵占的事情找到他,恳求他找新闻单位报道。他找到一家新闻单位,但在与记者一同赶赴该村时,却发现已有“记者”在采访,并且采访一户就收一笔钱。
“这些人连困难农民都敲诈,真是没有良心!”很多年过去了,他依然义愤填膺。(记者 叶铁桥)
如何识别假记者?为假记者画个像
“刘记者,希望你能关注我们的问题。”12月7日,江苏省盐城市某公司一名员工给记者打来电话,反映公司改制中出现的问题。
“你们有没有向当地媒体反映这个情况?”记者问。
“我们把这些情况在网上发布了,一个记者看到后主动联系我们,我们也把材料、证据给他了,他还跟我们要了一笔钱,说是发稿子要用。后来我们发现他是假记者……他说自己是《中国内参报》的记者。”
《中国内参报》,不用到有关部门查询,就知道这是个假报纸,所谓记者也只能是假记者。
在中国,新闻工作是党的神圣事业,记者曾是受到社会尊重的群体。但是,假记者的出现和泛滥,极大地损害了新闻记者的声誉。假记者到底有多少,恐怕难以说清,但假记者的活动范围很广,正如山西省吕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杨志明所说,“假记者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或明或暗地存在”。
开着挂有“新闻采访”牌子的汽车,拿着价格不菲的照相机,以新闻采访为名,行敲诈钱财之实,这就是假记者。假记者并非一眼就能认出。一名货车司机生意赔本后改行当“记者”在山西行骗,索要钱财不成还怒斥企业“人家姑娘回娘家还给个包袱呢”。有的假记者受过高等教育甚至新闻专业培训,敲诈的手段更加高明和隐蔽。
那么,假记者是如何通过新闻采访获取钱财的呢?我们通过已公布的一些假记者诈骗案件和现实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给假记者画像。
——冒充“中央新闻媒体”记者骗钱坑人。与地方媒体相比,中央新闻单位影响大、权威性高,一些假记者自称是中央新闻单位记者,以曝光相要挟榨取钱财。事实上,鉴别这些人的身份非常容易,只需登录http://press.gapp.gov.cn和http://www.mediainchina.org.cn就可知道真伪。——以非法出版物为后盾,以假刊物工作人员的身份骗取钱财。2005年12月,浙江丽水警方破获的《中华新青年》记者犯罪团伙案即是如此。2002年,祝万祥在北京非法创办《中华新青年》杂志,盗用国际标准刊号和国内统一刊号,不仅非法发行了27期,而且举办了“全国首届博士、企业家、党政领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新论坛”等活动,借以包装自己。他们诈骗的手段有,为群众“伸张正义”,为企业“取得领导批示解决问题”,曝光企业、官员的“丑行”等,涉案金额高达200多万元。
——以境外杂志名义骗取钱财。一些杂志在香港、澳门等地注册,在内地活动,以逃避有关部门监管。这些杂志仅仅有“国际标准刊号”,但往往会特别注明“送中央领导,送全国人大、国务院、公安部”等字样,在读者中提高权威性。比如,涉嫌多起敲诈活动的《警视专刊》是北京天平视点社会调查事务所与《中国社会报》合办的,而前者所属的中国法制文化传媒出版集团为香港注册公司。在《警视专刊》被查处后,该集团又出版了《中国警视专刊》,使用的也是香港刊号。
——与某些政府部门个别人勾结敲诈钱财。在某省,个别县委宣传部门工作人员明知对方是假记者,在煤矿发生事故时第一时间通知他们前来。矿主希望灭稿时,宣传部工作人员特别提醒,“我听说过这位记者,他很厉害”。与假记者见面时佯装初次相见,握手时用食指在假记者的手心上轻轻划两下,意思是“钱已经到手了”,然后再和假记者分钱。
如何识别假记者?一句话,凡是以新闻采访为名要钱要物的,都可以称为假记者,当事人都可以而且应该向公安、新闻出版等部门举报。(记者刘万永)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