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党代会报告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全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8%,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实现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提起“中国的西雅图”,几乎所有人会立刻想到阎良,萦绕在人们脑海中的恐怕除了飞机还是飞机,而事实上,阎良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冬日的一个早晨,阎良区委书记陆治原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阎良画卷。
未来的阎良在他眼中就是“亚洲一流、世界著名的中国航空城,西安现代化明星卫星城,中国航空工业中心,渭北地区商贸服务业中心”。陆治原多次提到“半小时经济圈”,在他看来,市政府北迁、二环内企业外迁都为阎良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遇。
“坚持共建共荣,举全区之力支持航空产业基地建设。”阎良区的决心不容置疑,未来五年将投资350亿元,实施73个重点支撑项目,建成亚洲一流的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聚集一批全球知名企业,形成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航空及相关产业集群。
明年,阎良将依托航空产业,做大做强工业。在全市率先建成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投资3.7亿美元的机场专用车辆及城市电动公交车辆研制生产项目和投资6亿元的10万吨模锻液压机研制生产项目等也相继在基地落户,新型工业园也即将扬帆起航。
陆治原侃侃而谈,没有回避沸沸扬扬的“芹菜”事件,他说,农民从中学到了很多,区委、区政府也进行了反思,今后要在提供市场信息、开拓产品销路上下工夫,“芹菜”事件今后不会重现。阎良要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安乃至西北地区优质农副产品的种植地、加工地和集散地”,阎良品牌将叫响国内外,农民收入将进一步增加。
农村“新五通”,这是阎良自创的新概念,是指“户户通自来水、户户通电话、户户通有线电视、组组通油路、村村通公交”。陆治原表示,“新五通”工程明年启动,这是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的最有力证明,目的是让农民朋友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关注弱势群体,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不论城市还是农村,都能勾起陆治原的无限思绪,他心里似乎有说不完的打算。
“十五”期间,阎良的全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均较“九五”末实现了翻番;城镇职工年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群众安全感系数四项指标分别达到2万元、32平方米、11.2%和84.5%,居全市第一;成功申报建设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启动实施了引黑河水入阎工程,农业粮经面积比调整到45:55,城区面积几乎翻番,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说起这些,陆治原显得非常自豪,“这座年轻的航空城,正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勃勃生机,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天时、地利、人和,如何客观地把握各种因素,才能将蓝图变成现实呢?陆治原满怀激情,他说:“做强优势产业,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根本出路;坚持真抓实干,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惟一途径;坚持为民谋利,是我们赢得群众支持的关键所在。”明年的阎良将会大有作为,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记者崔晓刚
新闻链接
2007年阎良发展蓝图
支持航空产业基地发展。建立与航空基地管委会、西飞公司等驻区单位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重大事项公共决策机制和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互联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切实做好基地建设配套服务,重点抓好征地拆迁、群众安置、环境整治等工作。
推进新型工业园建设。高标准地完成园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进一批中小型、环保型、高科技企业,积极承接一批互补型、配套型的航空关联企业,不断提升园区的投入强度、科技密集度和经济贡献率。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四改、五通、五化”为突破口,不断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文化、卫生、公交、商贸等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围绕做大做强瓜、菜、果、奶、棉五大支柱产业,健全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储存、运输等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狠抓城市建设管理。以四条“十里长街”和内外两个环线为框架,以“四区一港”为功能分区,完成迎宾大道南延北拓工程,推动城南航空产业发展和城北综合开发,形成环网结合的城市新骨架。
加快商贸设施建设。结合旧城改造和新的城市道路建设、社区建设,启动建设一批具有一定档次的大型商厦和综合商场,积极提升商贸服务业档次;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促进教育、科技、文体、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