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上演心理AB剧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之大型校园心理AB剧“向左走OR向右走——心理大抉择”12月3日上演,教育学院心理系李新宇老师和施丽君老师出席本次活动并做专业点评。
据统计,近两年来共有500余位同学主动到浙师大心理咨询中心面谈,他们面临的心理困扰主要有以下8类:感情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生涯问题、睡眠问题、新环境适应问题、学习问题和自我意识问题。 其中,人际关系问题高居榜首,占29.1%;学习问题和感情问题紧随其后,分别占据19.4%和18.9%。
本次心理AB剧取材于大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先后表演大一至大四各阶段大学生最难以抉择的问题,然后提供选择情境,由场下观众选择坐到左区或右区。当晚的专业点评更让在场学生茅塞顿开,老师说,大学是人生的第二个断乳期,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是处理好自我同一性问题。
自从第一届心理健康活动月以来,浙师大就通过海报展览、团体辅导、心理沙龙、心理电影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为广大师生搭建了心理健康交流平台,调动了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热情,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愈加浓厚。
大学生入学先学心理调适
为了帮助大学新生做好入学阶段的心理调适,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中国药科大学社科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编制了《新生入学手册(心理健康篇)》,并于近期发放到2006级新生手中。
据介绍,这本心理健康《手册》包括生活适应篇、学习适应篇、人际交往适应篇、自我认知调整篇、生涯规划篇、心理咨询篇、心理测评篇等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育性及可操作性,受到广大新生的好评。
“病理性偷窃”需要科学治疗
23岁的小郭经常偷东西,被公安机关抓住并拘留多次。最近一次公安人员从他的住处搜出很多偷来的无用的东西,公安人员感到奇怪,怀疑小郭是不是有精神问题。果然,精神科医生诊断为“病理性偷窃”。病理性偷窃俗称“偷窃癖”,病人有难以控制的偷窃欲望和浓厚兴趣,并有偷窃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他们偷窃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经济利益,偷窃的物品并非生活必需品,也不一定具有实用价值、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也不与他人合作偷窃。
病理性偷窃的发病原因不详,目前认为可能与先天因素、童年的精神创伤、不合理的家教、父母个性奇特等多种因素有关。病理性偷窃不能单纯与道德沦丧和品行相联系,不能采取过激的行政处分等办法加以解决,也不宜公开批评和处理。对其进行心理和行为治疗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如果这种行为反复出现,则可适当配合抗偏执药物和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但这必须要在心理医师和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单独对病人进行严肃的批评和教育(当做一种行为治疗手段),也有利于纠正和控制这种行为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