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美国《纽约时报》5日发表文章透露,中国寻求在粒子物理学领域发挥重大作用。文章摘要如下。
1989年以来,在差不多占据北京一个街区的几栋建筑里,中国的物理学家们一直在一个地下轨道里用接近光速撞击正负电子,使它们变成小的能量火球。
多年来,北京对撞机的工作成果卓著,对更加著名、规模更大的加速器所做的粒子物理学前沿研究非常重要,例如芝加哥郊区的国立费米加速器实验室和定于明年建成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
明年秋天,经过重大改造的北京对撞机的性能将大大提升,其产生的对撞次数将是以前的100倍,使物理学家们能够研究一种叫粲的量子属性并解决关于夸克的一些难解之谜。
当全世界的物理学家将注意力和经费转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新对撞机时,估计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和国立费米加速器实验室的实验会停止。北京的对撞机将是仍进行物理实验的为数不多的粒子加速器之一,中国的物理学家正努力寻找合作者。
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陈和声最近在物理学杂志《对称》中写道:“虽然合作还不多,但物理学的良机在中国。”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粒子物理学家已做好准备,为最重大的一项国际合作作出重要贡献,这是一个拟议中的大型加速器,名为国际直线对撞机。全世界的物理学家都已断定,它将是下一个重大发明,但该对撞机会耗资多少、在哪儿建造还尚无定论。
仍处于规划阶段的直线对撞机旨在发现可能存在的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规律。
中国的物理学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也就是文化大革命的混乱渐渐平息以后才开始复苏的。
1973年,中国一群物理学家参观了西方的实验室,回国后决心建造一个以较高能量进行质子撞击的对撞机。1976年,当斯坦福加速器中心的前主任沃尔夫冈·帕诺夫斯基在唐山大地震以后第一次访问中国时,尽管许多中国人还生活在街头的防震篷里,但中国人努力奋进的强烈愿望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当时,帕诺夫斯基和其他人都认为,一个能量较小的机器更适合中国。
然而中国人仅仅花了极短的时间,就建成了北京的正负电子对撞机。
北京对撞机的能量范围包括许多令人费解的物理现象,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陈坦率地说,在该对撞机的能量范围内,“我们占主导地位”。
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开动新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以寻找新的粒子和新的物理学统一规律时,北京在这个范围内的数据将对他们的分析至关重要。
夏威夷大学物理学教授弗雷德里克·哈里斯说:“它们都取决于中国在低能领域的测量结果。”
斯坦福加速器中心的帕诺夫斯基说:“中国的物理学家在已知粒子的测量方面要领先于西方,准确度要高于西方。”
北京对撞机的改造将扩大中国在这一能量范围内的优势,使实验能获得比现有数据大约100倍的数据样本。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