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截至今天上午9点59分,北京急救中心今冬已接诊煤气中毒27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22.3%。
在网上翻到了《北京晚报》2001年发的一篇文章:《北京今冬煤气中毒缘何居高不下》,在文章的末尾,有一段看上去相当激动人心的话:北京的城市燃料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煤炭市场将进一步萎缩……或许只需要5年,孩子们就都会不知煤炉为何物了。
但5年过去了,一些孩子,尤其是外来打工者的孩子,依然生活在“夺命煤炉”的阴影之下。
要说预防煤气中毒,这些年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工作力度也不算小了。但是对比一下相关数据,我们不难发现,煤气中毒不是“今年”居高不下,而是“年年”居高不下。
前两天,《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完成了向广大市民征求意见的程序。按这个“办法”,出租房屋必须具备一系列的生活设施,否则房东将被罚款。强制要求出租屋的条件好一点,目的在于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等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环境,而居住环境的改善,恐怕正是应对煤气中毒等事件的根本办法。
从这个意义上看,“办法”体现的是政府对买不起房的低收入群体的关爱。
不过我也在想,条件好的出租房目前也不是没有,但是煤气中毒的“高发人群”——低收入的外来务工者恐怕根本租不起。按照“办法”,条件不好的出租屋必须改善条件,可有了上下水和暖气以后,租金自然会“水涨船高”。所以,对“办法”本来有所期待的人来说,到最后未必会领情。
由此,我想到了另外一组数据。据报道,美国《住宅法》规定,低收入者租住符合政府规定要求的房屋时,只支付25%的租金,超过部分由政府支付。在加拿大,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公共住宅,提供给低收入者租住,居住者只需支付25%到30%的租金,其余由政府补贴。
但是在北京,目前只有一万多户家庭享受到了廉租住房政策,承租者基本上是低保和优抚对象。对于大多数低收入的外来务工群体而言,“廉租房”还是“画饼”。
综上所述,我认为改善煤气中毒“高发群体”的居住环境,让他们不知道“煤炉为何物”才是釜底抽薪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