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朝银锭
钱币可能是最“平民化”的收藏方式。近段时间来,许多读者来信希望鉴定其收藏的钱币、邮票的真伪和价值。经过广东省钱币学会多位专家的鉴定,从图片上判断为真品的钱币、邮票多为普通品。
尽管如此,老师们还是强调,收藏爱好者们应当从收藏普通品入门,不要幻想能“一蹴而就”,用普通品打好“基础功底”,才有寻找到被“忽略”的“好东西”的机会。在所有的读者藏品中,最让老师们“眼前一亮”的是明代广东阳春县的银锭,历来少见,不失为广东钱币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明朝银锭
鉴定分析:从图片判断,该银锭应该是真品,而且历来少见。该银锭上写“阳春县征收嘉靖四十年分均料银一锭七两八钱二分八厘正”,从其包浆可判断的确可能是明嘉靖的银锭,并且用于上交给国库的。广东地方极少出现明朝的银锭,况且注明了确切年份,还是上交国库的银锭,非常难得,是研究广东历史的重要史料。
从图片上可清晰见到银锭正面呈现的波纹状和背面呈现的蜂窝状,都是最“正宗”的银锭特征。波纹是铸银锭时,温度极高,冷却时自然收缩而成的;而蜂窝状是因为将银水倒入泥模中时,几千摄氏度的高温导致模中的水分激烈“榨”出,形成蜂窝。
据了解,这种银锭被上交国家后,就可能被重新铸为50两一块的银锭,并加上库存字样。(见左图)
“天启通宝”
鉴定分析:从图片看该钱币无破绽,有可能为真品,但也是普通品。该币为明朝钱币,属于“阔贝部”品种,即“宝”字下的“贝”字两横清晰有一定间隙;而“窄贝部”版本略为少量(即贝字两横几乎粘在一起),资料显示价格为100元左右。(见上图)
“湖北省造宣统元宝”
鉴定分析:从图片判断,这两个钱币有可能是真品,不过因为品相一般所以价格可能在百元以下。另外,“元”字旁边有类似“漏银”的现象,值得怀疑,而银币表面不够平滑,也值得怀疑,需要根据实物进一步判断。(见下图)
香港贸易银元
鉴定分析:该钱币应为真品,但只是普通品。该钱币是香港贸易银元,又称为“港光”,俗称“三叉戟”。从三叉戟中间的“B”字可判断该币是印度制造的“孟买版”,1908年版最为普通,而1921年版是该币最好的“版本”。另外,如人像脚边有“C”字标志则是发行量最小的版本。(见上图)
癸卯年江南省造光绪元宝(铜币)
鉴定分析:从图片判断,该钱币应该为真品,但也是普通品。该币因为是1钱4分4,所以又被称为“双毫”,广东又称其“双好”。据查,癸卯年应该是1903年,而江南省指的是现在的上海地区,江南省造币厂是江南省造船厂前身。该币应该属于资料所记载的“癸卯双点癸长勾元背八尾”,属于略少品种。(见下图)
“纪92蔡伦错体票”
鉴定分析:如果从图片判断,该邮票有可能是错票,但由于该票造假非常容易,所以需要从实物进行判断。
据了解,该邮票发行前印刷时曾出现差错,“公元?-121年”错印为“公元前?-121年”,发现后立即停止印刷进行修改。但是,部分错票很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出现在市场上,而修改后的邮票在“公元”与“?”之间出现了一个字的空隙,令部分造假者利用这一漏洞,加进“前”字,把一张普通票“变”为价格相对更高的错票。如发现这样的邮票,该从几方面进行鉴定:1.“前”字与其他字体的颜色是否一致,如果是纯黑色有可能是真的错票(加上去的油墨与原油墨很难一模一样);2.“前”字的线条是否“工整”,是否每条线条一致。还要注意错票毕竟相对少有,不可能大量流通,对出现的“错票”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