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记者 吕宁丰)全年郊县经济总量有望过“千亿”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破七”,低收入纯农户人均增收1000元目标即将成为现实,全市郊县有21项指标达到全省全面小康指标,实现程度提高到84%……临近年末岁尾,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扣全面小康目标,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入点和落脚点,农民增收渠道多来源广,今年有望再创新高。
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首次超过60%
今年前三季度,郊县经济整体上呈现经济高位运行、投入高速增长、质量高效健康的“三高”态势。据统计,1—9月份,郊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7.7%,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GDP可实现1000亿元;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7%,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可实现财政收入19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5.8%,预计全年可达7080元,同比增长13%以上。更令人欣喜的是,我市农民收入呈现渠道多、来源广的态势。其中,工资性收入比重首次超过60%,农民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30%和90%以上,收入多样性鼓了农民荷包。
农民增收幅度有望达13%
要实现2007年南京实现全面小康核心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目标,农民增收是最大难点。非常指标要采取非常措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必须打一套多点开花、腾挪跳跃的组合拳,变一、二、三产的单项得分为团体总分。今年以来,全市农业生产总体势头良好,特色水产、草食畜禽、花卉苗木等5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大做优;“绿色南京”完成造林1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2%,提前一年达到全面小康指标;全市旅游农业接待游客2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2亿元。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全市新建标准厂房88.5万平方米,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6万人,新增私营企业6351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58万户,新增注册资本92亿元。据介绍,一套农民增收的“组合拳”打下来,今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有望达到13%。
低收入纯农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在做大农村产业和做大农民家业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把城乡共建和帮促延伸到“一区两县”,延伸到镇、村,把富裕农民的举措落到农户和人头。其主要举措之一是,突破农民增收难点,着重抓好年均纯收入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户增收。今年市财政首次拿出1700万元专项资金,坚持“造血”开发和扶贫济困并行、帮扶“短平快”项目和建立长效机制并重方法,通过实施项目、岗位、资金、政策和保障“五个倾斜”,多策并举使低收入纯农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与此同时,随着帮促工作全面推进,更多支农惠农工程向农村覆盖,缩小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城乡供给上的差距。今年,市级156个帮促部门共落实对“一区两县”无偿扶持资金近2亿元;落实对8个经济薄弱镇扶持资金7000万元。今年启动的农村新八件实事开局良好,截至10月底,共投入办实事资金11.9亿元,据测算,今年新八件实事为农民增加直接转移性收入2.7亿元,农民人均获政府转移性收入129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提高到96%,筹资标准提高到80元以上,年最高报销封顶线达8.1万元;低保标准提高到140元/月以上,郊县低保对象占户籍人口比重提高到2.7%,接近城市比例;全市共发放粮食综合补贴6655万元。这一系列财政转移支付利好,促使今年农民增收越上一个新台阶,为2007年以市为单位全面达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