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全年可实现生产总值420亿元财政总收入可达到115亿元
本报讯(记者刘仲平)记者日前从榆林市发改委获悉,今年榆林全市生产总值有望实现420亿元,比上年增长31.25%。1至10月份财政总收入完成9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8%,均居全省第一,全年财政总收入将达到115亿元,比上年增长71.64%。 1至10月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4.8%和18.3%。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快、势头猛、后劲足”的发展态势,表明榆林昂首跃入陕西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
榆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后劲十足有如下原因:一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拉动经济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榆林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第四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精神和陕北建委第二次扩大会议精神,充分利用国家加快能源建设和调整能源结构与布局的有利时机,坚定不移地实施“三个转化”,坚持“加快、做大、建好”的六字建设方针,走“大型化、国际化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全面加快,第二产业快速增长,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和经济运行中的活跃因素。1至10月份,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9.13亿元,增长20.4%,占GDP总量的70.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5.94亿元,增长34.5%。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年是榆林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项目建设年,1至10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25亿元,增长35.85%。神木化学有限公司煤制甲醇二期工程、西北国际电信股份公司横山120万吨焦化厂等7个前期项目已经正式开工建设,1至9月份完成投资16亿元。兖矿100万吨煤间接液化工业示范项目、神华榆林煤间接液化、神华陶氏榆林煤化工项目等一批事关全局的能源化工项目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中化益业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榆横MTO项目、正大集团榆林60万吨MTO项目、延长石油工业集团20万吨醋酸及其配套项目等3个项目已经具备开工条件。靖安高速公路、陕蒙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国道GZ35线吴堡至靖边段高速公路将于2007年建成通车。
三是榆林市委、市政府全面加强了资源整合,优化了资源配置,组建了榆林矿业集团、榆林资源勘探公司、榆林市煤管总站和市水务集团公司;积极引进国际各种基金和跨国投资公司,活跃榆林资本市场;市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开始实质性运作,两区六园规划开始启动实施,重大项目的推进和落实顺利,现已有16个超百亿元的项目落户榆林,“十一五”期间还将有2350亿元资金落地;市委、市政府对全市80个重点项目全面推行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个班子服务,一个部门负责,一套实施方案管理”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使项目推进速度明显加快。
榆林以令人咋舌的发展速度在“十一五”开局之年昂首跃入陕西发展的“第一方阵”,是对省委、省政府今年年初提出的“陕北要跨越发展”战略部署的有力回应。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全市统筹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为了解决农民看病难,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乡镇卫生建设资金,同时设立贫困患者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基金额由去年的75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000万元,惠及城乡贫困患者;继续加强以“普九”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工作,今年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全力推进“普九”攻坚;为了保证贫困学生不失学,市上今年安排2129万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做到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全市28.35万农村贫困人口已纳入“低保”;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继续加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认知度提高,期望增加,和谐榆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