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来碗肉丝面。”清晨,辽宁沈阳市东陵区前陵社区赵伟明新开张的早点门市很热闹。此前,40岁的他和妻子双双下岗,只能靠微薄的失业保险金生活。正当全家陷入困境时,社区工作人员帮他开起了这家门市,全家人又看到了希望。
辽宁省建立的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从2005年至今年11月初,已帮助18万户的21万多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和再就业,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
2005年初,辽宁提出“要确保城镇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消除“零就业家庭”的目标,向全社会承诺“一旦出现零就业家庭,20天之内至少要提供一个就业岗位”。为随时掌握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辽宁完善零就业家庭申报登记制度,建立了全省统一的登记台账,通过渗透到社区的劳动保障服务终端,做到“出现一户,登记一户,援助一户”。
辽宁把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主要用于安置零就业家庭人员。今年省政府在巩固已开发的28.3万个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又出资补助各市开发12.5万个公益性岗位。为提高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工作技能,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开办了形式多样的培训班。到目前,免费培训零就业家庭子女6.8万人。(记者何勇)
12月3日,刚结束“缝纫班”的培训,福建省建瓯市东游镇溪尾村村民刘国珍就在福州鑫三山服装制作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月薪1200元的工作。她兴奋地说:“以前没有技术,工作不好找,现在有了一技之长,用人单位上门抢着要。”
近年来,该市以“技能培训”为突破口,着力走活“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推荐就业”三步棋,使大批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就业转移。据统计,今年1至10月,建瓯市培训农村劳动力640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646人。目前全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7.7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43.2%。
为了帮助通过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建瓯市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中心,乡镇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劳动保障事务所”,各行政村配备“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协管员”。同时在网站上开设“建瓯市劳务供求信息网页”,定期发布劳动力供需信息和用工缺口预警。通过村建台账、乡镇上网、市级联网的做法,实现三级建档,有效地为农村劳动力开辟了就业“绿色通道”。(江宝章李宝成)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