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停薪留职去专门画画,20多年来,他几乎走遍了宁乡的每一个角落,写生的本子加起来可以堆到半人高
★张奇说:“我就是要去画我最熟悉的东西,宁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叫我这一辈子都画不完。”
首席记者范亚湘
第一次将水墨宁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李泽厚为其题词
11月25日,由湖南省文联、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和西泠印社(北京)有限公司等机构主办的“水墨宁乡———张奇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西泠印社展厅展出。 这次为期4天的展览共展出张奇水墨山水画60余幅,这些作品,均以湖南省宁乡县境内的山水为题材,以山水为形,以人文为神,山水和人文相得益彰,水乳交融,形成了庄重、崇高、深沉、博大的风格,体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2月2日,从京返湘的张奇在向记者介绍这次画展时,一脸的笑意。“我没想到这次画展会这样成功,短短4天的展览,北京和湖南的许多美术界名流都亲临展厅……特别是谢觉哉的遗霜、95岁高龄的王定国老人亲自为画展开幕式剪彩,使得画展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啊!”张奇说。
“像你这样专门画一个县的山水在北京展览的人多吗?”记者问。
“应该是不多的。”张奇略有所思地想了想,说:“据我了解,这在我们长沙的几个县市中还是第一次。”
“你这次展出的作品是什么时候完成的?”
“可以这样说,我画了20多年,就是为了这次展览。”张奇有点神秘地说:“这次展览后,无论是我的画风还是我作画的对象都将会有一个更大的转变。”
“你是不是不再画山水画了?”
“那倒不是。我觉得这些年来我对山水画还是有一些独特见解的,这是我的长处,我当然要继续发扬。但是,我决定把今后的作画对象放到一个更广泛的空间里去,这样的话,我才能提高才能上升啊!”
张奇说的没错,这20年来,他的作画对象主要是宁乡的山山水水,用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朱训德的话说就是:“读张奇的画,能让你随着他心灵的笔迹和构图的开张,在平川旷野中漫步,在名山大峦中听泉,在云卷云舒中畅游,在湘风楚韵中徜徉,还似乎偶尔能听到一两声悠远、高昂的山歌,让你耳热心跳,被他古朴、厚重,充满田园韵味的山水感动……”
也许正是出于这种“感动”,当张奇去北京请著名的湖南籍中国美学大师李泽厚先生为其即将在北京开幕的画展题词时,一直深居简出、专事学问的李泽厚先生欣然破例挥毫泼墨写下了“张奇山水画”几个大字。
“李泽厚先生是一个不喜张扬的人,他能够为你的画展题词,要么被你的画打动了,要么被你的人打动了。你觉得是被你什么打动了?”记者问。
张奇憨憨地一笑,说:“他一定是被他曾经熟悉的山水打动了。要知道,李泽厚先生的童年时光正是在他住在我们宁乡的外婆家度过的。”
15岁的知青在田间地头支起了画架,“张半痴”被很快传开
44岁张奇是土生土长的宁乡人。他现为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特约画家、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沙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艺术大展并曾获长沙市政府优秀文艺成果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优秀奖、徐悲鸿纪念馆全国名家邀请展金奖、国际水墨学术交流展一等奖、首届中国文艺金爵奖等奖项。
2001年,张奇被评为“湖南省中青年美术家十杰”。近10多年来,他先后有多件作品被西泠印社、徐悲鸿纪念馆等国内外艺术馆、博物馆、纪念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
但是,伴随着这些成就和荣誉在画坛流传外,张奇在宁乡或者在中国山水画界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雅号:“张半痴。”
张奇像古代的文人雅士一样,除了大名外还给自己取了个字、号。他字“大可”,号“半痴”。久而久之,因为他整天沉迷于自己画画的乐趣中“不问魏晋”,朋友便将他的号传了出来,一时,“张半痴”便在宁乡广为人知。
“不过,我取这个号确实还是与我的性格相符的。”据张奇说,还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15岁的他就从宁乡县城下放到了现在的宁乡县道林镇农村,“那时,我基本上什么都不懂,在干完规定的农活后无事可做的我就想着去寻点事做。每当我看到农村那些漂亮的景致,我就有股想画下来的冲动。”
后来,探亲回到知青点的张奇真的从县城里买回了画画的纸和笔。在刚刚插完秧苗的田间地头,张奇支起画架,置身在一片春意盎然之中潜心作画。“当然,开始的时候我画得并不怎么好。面对那样好的景色,我有时甚至无从下笔。不过,我对画画还是有些悟性的,几次下来,我也能把周围的那些风景画得像模像样了。”
就是因为能够画几笔,张奇17岁那年被招工进了益阳麻纺厂搞美工。1983年,他考入当时的湖南省轻工业专科学校进修,系统地学习了美术方面的理论知识。1986年毕业后他又回到原单位,直到1988年调入宁乡县卫生防疫站专门用绘画的方式从事卫生防疫的宣传工作。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很多单位鼓励在职职工停薪留职去“下海”经商或进行自主创业。张奇也赶时髦办了3年的停薪留职手续,但他这样做不是“下海”,而是专心去画画。“我觉得这3年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一天到晚沉浸在画画的世界里,背着一个画夹,骑着那辆有些破旧的摩托车在宁乡境内到处跑,那滋味,简直快活得像个神仙啊!”回想起当年的情景,张奇的脸上仍然流露出向往的表情。“我那几年跑的地方真多,曾经一口气跑遍了湘西的7个县市。那时交通没现在方便,为了去某个景点写生,我常常是带着干粮徒步而去……总之,我仿佛脑子里什么都不想,就只知道一门心思地去画画。”
果然,3年下来,张奇画了好几百幅写生,而且,他对山水画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当然,他的大号“张半痴”也在社会上传得更广。
“我向往那种田园式生活,除了画画我什么都无所求”
1998年,宁乡县成立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张奇成为驻会的常务副主席。“这样就好多了,我现在除了做些必要的组织工作外,剩下的时间就是画画。”当然,张奇所说的“组织工作”他也是做得很出色的,短短几年,宁乡县文联就两次获得了湖南省文联系统的“先进单位”称号。
“你做官了,现在还经常出去写生吗?”记者问。
张奇“嘿嘿”一笑,说:“我这是什么官哦。画画才是我的本行,虽然现在有些事务性的工作要做,但我会想办法挤出时间去写生。”张奇表示,不管怎么样,他都要到生活中去汲取营养。“艺术是偷不得半点懒的哦,只有画身边熟悉的东西,把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创作之中,画出来的作品才有生命力啊!”
“你对宁乡的山山水水可以说已经是熟悉不过了,你觉得有必要再去进行写生吗?”记者问。
“那是肯定的。古人说‘搜尽奇峰打草稿’,我的‘草稿’还没打完啊!我不但还要继续去宁乡的山水写生,而且还要走向更广阔的湖湘山水。这几年,我基本上每年安排个把月的时间专门去写生。”据张奇介绍,宁乡最高的山峰海拔1000多米的瓦子寨他已经不止去过一次,但是他“还准备去,那里可以说就是我们宁乡的桃花源啊!”
“你觉得这一生会一直画下去吗?”
“这个当然不需要多想,不管怎么样我都会坚持走下去的。”张奇吸了口烟,睁大眼睛对记者说:“我向往那种顺其自然的超脱的田园式生活,除了画画我什么都无所求。”张奇沉思了一下,深有感触地说:“沩仰文化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一座高峰,我现在最多也只是爬到半山腰。当然,为了攀登沩仰文化这座高山,即使被碰得头破血流我也不会放弃的。如果放弃了,那我就不是‘张半痴’了!”
(稿源:长沙晚报)
(作者:范亚湘) (责任编辑:塔立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