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中国原油成品油批发市场一直处于高度垄断的状态。7年前,一份广被石油圈所诟病的“38号文”(《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见》国办发[1999]38号)正式颁布。根据“38号文”,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石油集团、石化集团的批发企业经营,其他企业、单位不得批发经营,各炼油厂一律不得自销。 按照这个文件,地方政府大刀阔斧地取消了中石油、中石化以外的许多企业的经营资格。并且,从2004年开始,掌控油源的两大石油集团开始让民营油企“断粮”,一大批民营加油站倒闭和出让,一大批民营批发油企退出和转行。
2005年初,撑不下去的民营油企开始谋求联合以抗衡两大石油集团。恰在此时,国务院于2005年2月颁布“非公经济36条”(《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将石油列为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等将要开放的四大垄断行业之后的第五大行业。允许非公有经济进入垄断行业,为石油批发市场的开放定下了基调。
意想不到,当年的6月,商务部颁布《征求意见稿)》,对成品油批发企业制定的条件更为苛刻。规定成品油批发企业,必须“在中国境内从事两年以上成品油零售经营业务,并拥有30座以上自有或控股加油站”。而绝大部分民营企业都不符合这一资质。此后,商务部修改征求意见稿,将设立成品油批发企业应有的加油站数量要求降低至10座。今年6月13日,黑龙江、河北、新疆三地石油商会联合7家民营油气公司上书商务部,呼吁撤消“获得成品油批发资质的企业必须具备10座加油站”这一门槛。
目前,民企已进入我国成品油分销领域的各个环节,截至11月底,我国社会批发企业占国内成品油批发企业总数的33.4%,社会加油站占国内加油站总数的5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