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乐明特约记者郭树护)在参加12月7日开学典礼的嘉宾中,有一位来自河北定州的老人,他就是翟城村68岁的支部书记米金水。河北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就设在他们村。翟城也是当年晏阳初设立的定县农村实验区所在地。
米金水来到石屋村以后,一个人到石屋周围的山上转悠。他说,海南的气候和空气太好了,石屋搞农业的自然条件也很好,可惜土地的利用率还不高。
米金水说翟城村因为晏阳初而出名,他们利用晏阳初当年留下的精神财富和无形资产,把乡村建设学院办起来了。石屋因当时的村支书胡松而出名,也有当年胡松留下的精神财富和无形资产,还有石屋人的勤劳、朴实和热情,石屋人同样能把农村社区大学办好。
他介绍说,翟城村有1200多户,5000多人。除了青壮年出去打工,在家的妇女主要靠种辣椒,全村人均收入有3000多元。
2003年,村里把原来废弃的学校校舍买了下来,正琢磨着利用晏阳初的名声,把这个资源经营起来。正好这时,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的人来翟城考察,双方一拍即合。当年7月,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就建成开学了。
“我们那里有20多个志愿者,他们是教学主力。受培训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农民的路费和吃住费用,全部由学校负责。学校的运作经费不是政府出的,而是全部由民间组织捐助。”米金水说。
“你觉得石屋的社区大学与你们的有什么不同?”记者问。
“我们已经办了3年多了,有更多的经验,设施也比较完备。这里是刚开始,主要的问题是课程的设置与经费的保证,”米金水说,“课程设置一定要符合农民需要,要结合实际,这样才能保持持久。我们那里的经费是由民间组织捐助的。要把大学办下去,经费的保证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