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会议代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坦诚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堪称国际人权交流与对话的范例。”11月22日至24日,19个国家的70多位专家、学者和外交官齐聚北京,参加“尊重和促进人权与建设和谐世界”国际人权研讨会,就有关人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权
2006年是联合国通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40周年、通过《发展权利宣言》20周年、中国发表第一个人权白皮书《中国的人权状况》15周年,因之催生了一次世界范围内的人权专家聚会。
东道主的人权状况自然具有较高的关注度。来自伊朗的专家赛义德·穆罕默德·米尔扎曼尼说,中国与过去25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就是人权得到保护的体现”。这是米尔扎曼尼看了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中国人权展”后得出的结论。
引起各国代表关注的“中国人权展”是与此次国际人权研讨会相呼应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中国第一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展览。三大展厅通过图片、实物和多媒体手段真实反映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权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在参观的人流中,乌克兰外交官卡尔帕乔娃边看中国减少文盲的数据资料,边对记者说:“中国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那么多人的文盲问题,让我觉得非常惊讶。”
研讨会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授奥利弗·威廉姆斯听完中国代表的发言后对记者说:“中国应该让全世界看到自己对人权的关注。很多人不了解中国,没有真正看到中国的变化。”
人权对话求同存异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云虎总结说,此次研讨会达到了沟通交流、集思广益、扩大共识的预定目标。
普遍性和多样性。在紧张的会议议程中,各国代表充分阐述了本国和本人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及观点。他们认为,人权是一个普遍价值,人类不分种族、性别或宗教都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各国均有义务促进和保障人权。另一方面,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必须与各国国情相结合,各国要承认文化及人权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尊重并了解其他国家或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现状,尊重其他国家的人权发展模式。
对抗和对话。既然人权认识存在着多样性和分歧,那么应通过和平对话而不是对抗解决这些分歧。印度尼西亚驻日内瓦代表团团长马卡里姆·维比索诺表示,大部分误解都来自无知,在多元化的世界中,一个国家很难完全了解另一个国家人权的基本原则和复杂背景,解决人权“分歧”惟一正确的方法就是通过对话。
巴西人权部长助理穆里洛·康尼斯基说,过去几年国际上出现了单边主义的危险,一些国家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实行双重标准,放弃人权对话选择政治对抗,破坏了国际关系本应具有的平衡。
公民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国际人权界颇具争议的话题。长期以来,中西方在对人权的理解和实现方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西方在诠释人权概念时强调个人权利和政治权利,而中国相对强调解决民生问题,侧重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均衡发展,并认为生存权和发展权历史地成为中国人民的首要人权。
通过本次研讨会深入交流,中国代表提出的公民政治权利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相互联系的观点得到了较大范围的认同。许多代表认为,人权是一个整体,消除贫困、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对于人权发展有特殊的意义。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对人权的理解,如果一个国家很贫穷,连吃喝都不能保证,是无法谈人权的。”米尔扎曼尼告诉记者。
从“和谐世界”理念中
汲取精神支持
“和谐世界”理念是研讨会的重要关注议题。各国代表普遍认为,和谐世界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是人类生活的理想状态。目前世界上许多不和谐的现象都源于人权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促进人权发展是消除不和谐、实现和谐世界的有效途径。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副主任李云龙强调,中国提出的建立和谐世界的主张,具有高度前瞻性。和谐世界要求各国广泛深入地进行国际人权合作,同时人权对话有助于实现和谐世界。
卡尔帕乔娃认为,中国正在宣扬的“和谐”理念,道出了人权问题的真谛。各国可以从这种理念中汲取精神支持,共同建设国家和人民和谐相处、人权得到充分保护的世界。
与此同时,部分代表提出的和谐权和第四代人权的观点引起了热烈讨论。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指出,中国文化固有的和谐精神与源远流长的西方人权文明传统相互交融,将把人权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和谐权本位时代。和谐包含人身与人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三重要素。在此意义上,和谐社会中人们对人权的诉求就具有与前三代人权不同的视野与境界。
这次会议是短暂的,但人权与和谐世界的主题是永恒的。代表们说,愿我们以此为契机,为人人享有人权的和谐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本刊记者熊聪茹魏武 编辑:赵利根)
中央高度重视人权问题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日在与来访的美国总统布什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我们将继续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根据中国人民的意愿,不断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不断提高中国人民享受人权的水平。
胡锦涛说,我向布什总统介绍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和民主政治、人权事业的发展情况。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人权现状
在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室韦俄罗斯民族乡的恩和村,去年夏天,村民卓娅率先在村里搞起了俄罗斯族风情游。她把新房租给游客住,每天下厨制作俄罗斯大餐,一夏天挣了五六千块钱。“不少人走时还留下了名片,记下了我家的电话,说今年还要多带几个朋友一起来玩。我忙着收拾屋子就是等他们来的!”卓娅高兴地说。
恩和村今天的新面貌,是中国大力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一个生动写照。 11月17日,一位观众在观看展览。当日,“中国人权展”在北京开幕,展览到11月26日结束。该展览由文字、图片、图表、实物、模型等展览形式组成。新华社记者张燕辉 摄
江苏省无锡市的南尖社区居住着9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很多老人的儿女都不在身边,他们又不愿意去敬老院。
为此,南尖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送餐、洗衣、打扫卫生、维修等“保姆式”服务,并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走访检查,送药上门。
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第一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展览“中国人权展”,重现中国人民为争取和实现人权的斗争历程,宣示中国近年来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中国人权展”分为12个部分44个单元,共展出700余幅图片,250件法律文本等实物,330册图书和24册图表。展览真实纪录了中国在促进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维护公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在加强人权的法治保障,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和残疾人的人权保障,以及积极开展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情况。
#####8-#####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的“尊重和促进人权与建设和谐世界”国际人权研讨会今天在北京举行,来自19个国家的70多位中外人权专家、学者、官员参加了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蒋正华说,本次国际人权研讨会确立的“尊重和促进人权与建设和谐世界”主题,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个国家人权事业的进步,有赖于本国内部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而国际人权事业的进步,离不开各国的和谐共处。我们应当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加强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交流,以平等开放的精神,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人人享有人权”的和谐世界。
#####9-##### 多项举措促进人权事业发展
#####10-#####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20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首届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本届会议的开幕翻开了国际人权事业新的一页,联合国全体会员国尤其是人权理事会成员国,有责任拿出政治意愿,采取实际行动,共建一个真正有活力、有效率的理事会。
#####11-#####
记者22日从“尊重和促进人权与建设和谐世界”国际人权研讨会获悉,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的维护妇女人权的法律体系。
在22日举行的“尊重和促进人权与建设和谐世界”国际人权研讨会上,中央党校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张晓玲说,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目前,我国已逐渐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一批相关法律在内的促进妇女发展、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
#####12-#####“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会议代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坦诚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堪称国际人权交流与对话的范例。”11月22日至24日,19个国家的70多位专家、学者和外交官齐聚北京,参加“尊重和促进人权与建设和谐世界”国际人权研讨会,就有关人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权
2006年是联合国通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40周年、通过《发展权利宣言》20周年、中国发表第一个人权白皮书《中国的人权状况》15周年,因之催生了一次世界范围内的人权专家聚会。
东道主的人权状况自然具有较高的关注度。来自伊朗的专家赛义德·穆罕默德·米尔扎曼尼说,中国与过去25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就是人权得到保护的体现”。这是米尔扎曼尼看了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中国人权展”后得出的结论。
引起各国代表关注的“中国人权展”是与此次国际人权研讨会相呼应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中国第一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展览。三大展厅通过图片、实物和多媒体手段真实反映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权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在参观的人流中,乌克兰外交官卡尔帕乔娃边看中国减少文盲的数据资料,边对记者说:“中国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那么多人的文盲问题,让我觉得非常惊讶。”
研讨会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授奥利弗·威廉姆斯听完中国代表的发言后对记者说:“中国应该让全世界看到自己对人权的关注。很多人不了解中国,没有真正看到中国的变化。”
人权对话求同存异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云虎总结说,此次研讨会达到了沟通交流、集思广益、扩大共识的预定目标。
普遍性和多样性。在紧张的会议议程中,各国代表充分阐述了本国和本人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及观点。他们认为,人权是一个普遍价值,人类不分种族、性别或宗教都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各国均有义务促进和保障人权。另一方面,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必须与各国国情相结合,各国要承认文化及人权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尊重并了解其他国家或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现状,尊重其他国家的人权发展模式。
对抗和对话。既然人权认识存在着多样性和分歧,那么应通过和平对话而不是对抗解决这些分歧。印度尼西亚驻日内瓦代表团团长马卡里姆·维比索诺表示,大部分误解都来自无知,在多元化的世界中,一个国家很难完全了解另一个国家人权的基本原则和复杂背景,解决人权“分歧”惟一正确的方法就是通过对话。
巴西人权部长助理穆里洛·康尼斯基说,过去几年国际上出现了单边主义的危险,一些国家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实行双重标准,放弃人权对话选择政治对抗,破坏了国际关系本应具有的平衡。
公民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国际人权界颇具争议的话题。长期以来,中西方在对人权的理解和实现方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西方在诠释人权概念时强调个人权利和政治权利,而中国相对强调解决民生问题,侧重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均衡发展,并认为生存权和发展权历史地成为中国人民的首要人权。
通过本次研讨会深入交流,中国代表提出的公民政治权利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相互联系的观点得到了较大范围的认同。许多代表认为,人权是一个整体,消除贫困、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对于人权发展有特殊的意义。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对人权的理解,如果一个国家很贫穷,连吃喝都不能保证,是无法谈人权的。”米尔扎曼尼告诉记者。
从“和谐世界”理念中
汲取精神支持
“和谐世界”理念是研讨会的重要关注议题。各国代表普遍认为,和谐世界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是人类生活的理想状态。目前世界上许多不和谐的现象都源于人权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促进人权发展是消除不和谐、实现和谐世界的有效途径。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副主任李云龙强调,中国提出的建立和谐世界的主张,具有高度前瞻性。和谐世界要求各国广泛深入地进行国际人权合作,同时人权对话有助于实现和谐世界。
卡尔帕乔娃认为,中国正在宣扬的“和谐”理念,道出了人权问题的真谛。各国可以从这种理念中汲取精神支持,共同建设国家和人民和谐相处、人权得到充分保护的世界。
与此同时,部分代表提出的和谐权和第四代人权的观点引起了热烈讨论。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指出,中国文化固有的和谐精神与源远流长的西方人权文明传统相互交融,将把人权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和谐权本位时代。和谐包含人身与人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三重要素。在此意义上,和谐社会中人们对人权的诉求就具有与前三代人权不同的视野与境界。
这次会议是短暂的,但人权与和谐世界的主题是永恒的。代表们说,愿我们以此为契机,为人人享有人权的和谐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本刊记者熊聪茹魏武 编辑:赵利根)
中央高度重视人权问题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日在与来访的美国总统布什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我们将继续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根据中国人民的意愿,不断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不断提高中国人民享受人权的水平。
胡锦涛说,我向布什总统介绍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和民主政治、人权事业的发展情况。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人权现状
在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室韦俄罗斯民族乡的恩和村,去年夏天,村民卓娅率先在村里搞起了俄罗斯族风情游。她把新房租给游客住,每天下厨制作俄罗斯大餐,一夏天挣了五六千块钱。“不少人走时还留下了名片,记下了我家的电话,说今年还要多带几个朋友一起来玩。我忙着收拾屋子就是等他们来的!”卓娅高兴地说。
恩和村今天的新面貌,是中国大力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一个生动写照。 11月17日,一位观众在观看展览。当日,“中国人权展”在北京开幕,展览到11月26日结束。该展览由文字、图片、图表、实物、模型等展览形式组成。新华社记者张燕辉 摄
江苏省无锡市的南尖社区居住着9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很多老人的儿女都不在身边,他们又不愿意去敬老院。
为此,南尖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送餐、洗衣、打扫卫生、维修等“保姆式”服务,并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走访检查,送药上门。
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第一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展览“中国人权展”,重现中国人民为争取和实现人权的斗争历程,宣示中国近年来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中国人权展”分为12个部分44个单元,共展出700余幅图片,250件法律文本等实物,330册图书和24册图表。展览真实纪录了中国在促进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维护公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在加强人权的法治保障,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和残疾人的人权保障,以及积极开展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情况。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的“尊重和促进人权与建设和谐世界”国际人权研讨会今天在北京举行,来自19个国家的70多位中外人权专家、学者、官员参加了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蒋正华说,本次国际人权研讨会确立的“尊重和促进人权与建设和谐世界”主题,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个国家人权事业的进步,有赖于本国内部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而国际人权事业的进步,离不开各国的和谐共处。我们应当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加强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交流,以平等开放的精神,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人人享有人权”的和谐世界。
多项举措促进人权事业发展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20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首届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本届会议的开幕翻开了国际人权事业新的一页,联合国全体会员国尤其是人权理事会成员国,有责任拿出政治意愿,采取实际行动,共建一个真正有活力、有效率的理事会。
记者22日从“尊重和促进人权与建设和谐世界”国际人权研讨会获悉,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的维护妇女人权的法律体系。
在22日举行的“尊重和促进人权与建设和谐世界”国际人权研讨会上,中央党校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张晓玲说,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目前,我国已逐渐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一批相关法律在内的促进妇女发展、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
(责任编辑:赵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