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结束 该是做事的时候了
经济日报今天发表社论指出,台北、高雄两市的双城选举落幕了,国民党未如选前预期双赢,民进党则惊险通过双输的考验,两大直辖市长仍然维持北蓝、南绿的局面。对于这样的选举结果,陈水扁昨天在选后首度露脸时表示,“选举已经结束了,该是做事的时候”。 是的,无论谁赢谁输,“过好日子”都是全民最现实的期待,当局真的要好好做一些实事,才能给人民长长久久的好日子。
国民党郝龙斌当选台北市长、民进党陈菊拿下高雄市长的结果,各方各有不同角度的解读。从经济政策的影响来看,一般的看法认为,这次北高市长选举是对陈水扁涉入贪腐弊案的信任投票;如今民进党依然保住长期占有优势的高雄市等于陈水扁通过这次考验。这样的结果不仅将压缩民进党内部改革派的发展空间,也可能将扁更推向“独派”的主张;以两岸经贸松绑的“苏修主义”让企业界期待的“行政院长”苏贞昌,将因继续受到扁的权力压制,使“苏修主义”的前途暗淡,而台湾经济也将因企业出走、新血不继而持续空转,甚至沉沦。
这样的解读是否正确,尚待选后政经局势实证;毕竟,选民投票的行为动因非常复杂,有些是政党选择下的弃保效应,有些纯是荷包考量的策略性投票,亦不能忽略候选人个人魅力的催动力量,更何况这只是两个直辖市选民的选择,还有半数以上台湾选民未表达意见;仅因北有进展、南守城池,就认定扁通过信任投票,进而衍生后续一连串解读,未免过于简化选民的投票行为。然而,这样的解读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警讯,这代表了一种可能,而这种可能将会严重危害台湾经济,故而不论发生这种可能的机率是高是低,我们都要提醒执政当局,不能让这种可能发生。
近年台湾经济的表现,已因两岸经贸的限制,而无法伴随大中华经济圈的成长而成长,区域内发展中经济体经常出现的5%以上,甚至两位数的经济成长,早已在台湾绝迹;这几年台湾经济还能维持3%以上的成长,靠的是过去几十年来制造业发展累积下来的基础,但“老本”总有吃完的一天,现在已经到了这个关键的时刻,如果当局再持续严格限制企业、产业西进布局,只有迫使企业在留下、出走间做选择。今年台湾资本市场的新上市上柜公司少得可怜,却有多家台资企业赴香港、上海、深圳,甚至新加坡股市挂牌,就是再明显不过的例证。因此,期待当局尽速删除西进的紧箍咒,是企业界共同的心声,也是发展台湾经济所不得不然,行政部门已有体认,也已准备就绪,岂能再因这样的一个选举结果而推迟。
这次选举真该注意的指标是投票率都很低,台北市只有64.52%,高雄市为67.93%,台北市更创下历来北市选举的新低,显示选民对政治热情的消退,当民众不愿出来投票或认为投票表达意见也无实益时,这种政治冷漠才是执政当局应当要关注的警讯,政策将因此缺乏改革的动力及创意;此外,政治冷漠的形成何尝不是对执政失望的结果,这是执政者更该警惕之事。因此,执政当局不能仅是选择性解读有利于己的指标,更不能因此延迟推动各项如箭在弦的两岸松绑政策。
这次选举另一个要关注的指标是政党势力间的集成,由于国民党与民进党正面对决,小型政党如亲民党、台联党的选票被挤压而出现泡沫化危机,有政治学者预言两党政治时代来临。一如前述,这次的选举结构极为诡谲,小党在弃保效应下被牺牲是合理的预期,难以论断就此泡沫化;但小党的生存空间确属有限,这是小党要思考的,也是两大政党向外集成的机会。我们关心的是,民进党“执政”六年多来,有效的政策协商机制从未建立,拉高重大政策的“立法”困难度,使当局陷入多年空转,这对“执政党”、“在野党”是双输,国民党始终难获选民稳定的多数认同,早该深思在重大政策无具体作为的负面形象。因此,两大政党应运用这次集成契机,建立明确有效率的政策协商机制,让重大政策的制定有轨可循,使社会施政往前走。就像陈水扁说的,选举结束了,该是做事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