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沈觉仁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12月11日播出《“解密”入世档案》,以下为节目内容。
五年前的今天,在世界喝彩的掌声中,中国迈着自信而坚定的步伐,跨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5年过去了,当回首这一幕的时候,人们也有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努力了十五年,才敲开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在这漫长的十五年中,我们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经历了哪些酸甜苦辣?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邀请到了五位当年的谈判代表,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档案。
沈觉仁,原外经贸部部长助理,中国第一任复关谈判代表团团长,任期1986年到1991年。作为首任谈判代表,他带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大潮的渴望走到谈判桌前,也把关贸总协定带进了中国人的视线里。
沈觉仁:“从1972年开始,我们参加,恢复我们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后又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那么在世界经济体系当中,比较重要的只有一个关贸总协定我们没有加入。第二个我们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政策,我们觉得对外交流的重要性,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所以这个时候就恢复我们在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是重要的。第三就是,我们跟我们有关的这些贸易有关的国家,绝大部分是关贸总协定成员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想,我们也要恢复。”
1986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第9个年头,就在这一年的7月10日,中国递交了复关照会;在这期间,沈觉人的任务就是编写中国对外贸易制度备忘录。
沈觉仁:“那么这个很复杂的,从最初出中国人口面积开始写起,一直到后面,包括中国的有关经济贸易的出版刊物,列出来要很仔细的。所以这个备忘录,涉及到我们国内众多的部门,在写的过程当中要协调,要大家商量,所以这个时间很长,最后我们还要经过国务院核准,才能拿出去。”
比较写作而言,广泛接触各缔约国的大使、代表团团长的任务,也落在沈觉人一行的肩上,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审议谈判中,他所面对的是各种各样对备忘录的疑问。
沈觉仁:“大大小小各种问题,将近两千个问题,这个问题当中,主要是什么问题呢,主要是对于我们经济体制提出的问题,包括我们的计划,包括我们的价格,包括我们的税收政策,包括进出口贸易这方面的体制,那么大家知道十四大提出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所以在这之前,我们也说不太清楚,他们也听不太清楚。他对那个中国的进出口许可证,进口许可证、出口许可证制度,他们也很想了解,你到底根据什么来发的,根据什么发的。比如另外再讲大一点,比如说你中国的计划经济,计划根据什么定的,怎么制订计划的,这么多问题。”
从日内瓦回国之后,沈觉人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大声疾呼尽快培养熟悉外贸体系的多边谈判人才,因为谈判的任务太艰巨了。
沈觉仁:“因为大家都怕说错话,我们也怕说错话,他也怕说错话,对不对,他可能多说两句,他可能条件上松了紧了,我们多说两句,我们承诺多了少了,都怕说错话,所以基本上大家很集中,听你怎么讲,我怎么讲,基本上这种看法。”
1986年9月,关贸总协定发起的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在乌拉圭的埃特斯角城展开,从此,中国的复关谈判与乌拉圭回合交织在一起,最初几年的复关谈判中,沈觉人主要谈判的对手就是美国代表团
沈觉仁:“找一间很小的房间,也就是这个办公室大小那么一间房子,双方代表团,各四个人坐下来,对面对面谈。经过这次谈判,我觉得美国在当时对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态度,并不是像想像中那么消极。而且这次谈判以后,当场确定,三个月以后,美国派代表团到中国来,所以美国代表团,第一个代表团到中国来谈,是在1986年11月,就来了。”
从1986年开始的中美第一轮双边磋商到1989年结束第五轮谈判,中美双方达成了一系列谅解和协议。此时,中国的复关前景看起来一片光明。中国离关贸总协定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是1989年,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发生变化,中国复关的步伐第一次在关贸总协定的大门口停顿下来。
沈觉仁:“1990年1月1号我记得台湾呢,他们向关贸总协定递交一个申请书,说要加入关贸总协定,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就要钻空子,提出申请,而且提出了优惠的条件,优惠的条件,要加入这个关贸总协定。在这个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李鹏总理写一封信,给各个缔约国的政府首脑,就是讲到,台湾要求加入关贸总协定,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同时也提出,在信里面提出三条我们中国的原则立场。第一个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第二个就是,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关贸总协定地位以后,我们才可以考虑台湾以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来加入关贸总协定的问题。第三个提出来,关于台湾的加入问题,必须同中国正确商量,达成一致,那么有这样的一个信,再加上我们做了其他方面的工作,这个事情就算妥善处理。”
1991年,沈觉人离休卸任,中国入世谈判的接力棒交到了同伴手中。直到2001年中国成功入世,他的信心始终没有改变。
沈觉仁:“也没什么特别激动,因为到底我们这15年的时间,我们就是每天都准备了,每天准备要谈成的。”
记者:“时刻准备着?”
沈觉仁:“每天都准备要谈成的。”第[1][2][3][4][5][6]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