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派记者 李玮
近日,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组织了“上海对口支援云南10周年记者采访团”,在红土地上采访了两个星期。
10年来,上海连续选派5批优秀干部到云南4个州市挂职,具体负责扶贫开发项目的调研征集、筛选和实施中的协调联络。
学生们叫他“董大爹”
董军中等个子,声音异常沙哑。他目前在文山州人民政府挂职当州长助理,之前在南汇区经委党工委工作。
“批评”上海菜太甜
董军声带开过刀,医生嘱咐不能吃辣。他只能请当地人给他煮淡菜(不放任何调料的蔬菜)吃。回上海探亲时,吃妻子做的菜,他不禁脱口而出地“批评”:“上海菜太甜了!”
在广南县连城镇革者小学调研时,董军被一所“学校”震撼:四五间土房子,没有窗门,天花板透光,凳子和课桌都是用砖叠起来的。看着孩子们清澈的眼神,他鼻子发酸。
一天只吃两顿饭
在文山县杨柳井乡斗嘴小学,他碰到一个面黄肌瘦的小女孩,随口问她吃过中饭没,女孩子居然不肯回答。在他的追问下才知道,女孩子家里很穷,所以一天只吃早晚两顿饭,淳朴的孩子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拉赞助”建小学
“得让孩子们有学上,有饭吃!”董军利用一年两次回上海休假的机会,逢人便介绍文山的贫困情况,请上海的朋友和同事支持。
去年8月,他所在的南汇区经委拿出20万元,在广南县坝美镇援建了3层楼的革乍小学。南汇区汇南镇、航头镇镇政府也分别援建了文山县平坝镇小学和航头镇小学。董军自己也资助了3名学生上学。这些学生都叫他“董大爹”。
坐44小时火车回红河
毛国伟个子很高,戴金丝边眼镜,他原是长宁区新泾镇副镇长,去年5月起,在红河州人民政府挂职任州长助理。
小屋竟是“产房”
毛国伟在元阳县调研时,有一天碰上赶集,突然听到路边一间房子里传来妇女的尖叫声。后来才知道,那里是“医院”,一名产妇正在生产。第二天,他又来到这家“医院”,发现这只是个狭小的卫生所,连窗帘都没有。这间小屋子竟然也就是产妇的“产房”。
他十分震惊,立即向长宁区区政府反映了情况。区政府联合区卫生局,拨款15万元建造了医院,并送来价值5万元的药品。
招商解决就业
毛国伟一直在考虑如何吸引更多计划外资金到红河无偿援建。一次,他得知他的一位商人朋友准备到鸡足山花20万元请一尊佛像,于是劝他:“与其烧香请佛,不如捐资助学做一件实事。”商人朋友觉得有理,就把这20万元捐了出来。
毛国伟还让他的老板朋友们在建水县投资2000万元,兴建了一家辣酱加工厂,既解决了当地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又扶持了当地农产品的深加工。
术后执意回滇
今年7月,毛国伟视力模糊。回上海到医院一查,结果是左眼视网膜56%脱落,入院4天后立即施行了手术。医生嘱咐他,不能坐飞机,最少在床上静养半年。但他休养了2个月左右,就想回红河。最终,妻子王文英陪着他,从上海坐了44个小时的火车又来到红河。
不像上海人,像迪庆人
杨小弟原是嘉定区桔园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现在在迪庆州人民政府任州长助理。
脸颊晒得黑红
和其他挂职干部不同的是,杨小弟一上任就面临着高原反应的考验。迪庆州地处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3300多米。他刚来时很不适应,头疼腿软,晚上还睡不好。如此折腾了大半个月,他才渐渐习惯迪庆的生活。
由于这里昼夜温差很大,白天的太阳辐射很强,来这里没过多久,杨小弟的脸颊就晒得黑红,他在迪庆的同事都开玩笑地说:“上海来的州长助理比我们当地人更像当地人。”
山路颠簸6小时
去年9月,他去迪庆最偏远的村——羊拉乡甲功村调研。车子在土石路上颠个不停,路的一侧是悬崖峭壁,另一侧是波涛汹涌的金沙江。由于地质不稳,山体松动,不时有石头从山上滚下来。车子行驶了6个小时才到村口。
第一次走这样的山路,杨小弟捏了把汗,而现在,每周至少下乡一次的工作使他早已对这样的山路习以为常。
妻子爱看云南台
杨小弟远在上海的妻子和儿子,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每天跟杨小弟通一次“报平安电话”。有时他在山里工作没信号,妻子打不通他的手机,很急,就一遍遍地打,直到听到听筒里传来他熟悉的声音,这才放心。
妻子闲时最爱的电视频道变成了云南台,看到云南台的帧帧画面,就像看到了杨小弟的身影……
一年半中,九上哀牢山
夏宝元原是普陀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2005年5月,来到云南省思茅市人民政府挂职做市长助理。
让孩子们吃到肉
来到思茅后,夏宝元发现,这里的贫穷远比书本和网络上描述的更现实。2005年秋天,他在古城乡河西小学碰到一个哈尼族的小姑娘,问她年龄,居然跟他女儿同岁,已读小学四年级。小姑娘脸色黑瘦,个子还不到夏宝元的胸口。他不禁想起女儿活泼健康的脸,和几乎到他肩膀的个子。得知这里的孩子一个月最多才吃一两次肉,他又联想起女儿不愁温饱的生活,不由鼻子发酸。
“孩子是接班人,请想办法让孩子天天吃上肉,他们都还在长身体啊!”夏宝元立即掏出些钱给校长,央求校长改善孩子们的伙食。在他的牵线搭桥下,一笔50万元的援建项目落实到河西小学,孩子们的生活和伙食都有了改善。
帮苦聪人富起来
夏宝元没想到,自己与云南哀牢山的苦聪人结下不解之缘。他说,思茅市镇沅县有1.5万多名苦聪人。新中国成立后,苦聪人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绝大多数人仍未解决温饱问题。2005年,镇沅县成立了苦聪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开展扶贫工作。
2005年12月25日,夏宝元第一次上云南哀牢山调研苦聪人生存状况。哀牢山整条山脉在云南省全长400公里,山势非常陡峭,车子走了大半天颠簸的山路。
夏宝元在一段倾斜的山路上下坡行走时,由于路面湿滑,他失足摔了下去。由于他当时用双肘撑地,一股钻心的疼痛从双臂传来。他忍痛站起,以为手臂会骨折,万幸只是蹭破了皮。
在1年半的挂职生涯中,他9次上哀牢山,把苦聪人的贫困状况全部摸清,落实上海帮扶苦聪人的项目。从去年开始,上海已援助了450余万元,不但在镇沅复兴村田心片区给苦聪人盖了新房子,还针对哀牢山泡核桃有经济价值的特点,帮扶335户苦聪人家种核桃树,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
焦点背景 受援地区33万人受益
1996年,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上海和云南建立对口帮扶关系。经两地政府商定,上海重点帮助云南思茅、红河、文山三个州市发展经济,减少贫困。2005年,经两地领导协商,增加迪庆州作为对口帮扶重点地区。
截至2006年上半年,上海在对口帮扶的云南红河、文山、思茅、迪庆4个州市26个贫困县无偿投入帮扶资金7.8亿元,重点援建了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帮扶项目2887个。受援地区33万人直接受益,实现温饱安居,并辐射带动周边70多万人摆脱贫困,130多万人改善就医、居住、上学条件。帮助云南引入各类急需人才1800多人,安置劳务7000多人。
最后一间等待改造的土坯房
九甲乡勐真村里的竹瓦房
12张砖头床,睡20多名学生
苦聪老人在烧热水
宿舍的地是泥土
工人们在改建校舍
红河州元阳县幸福村有了宽阔平整的水泥路
幸福村的石碑
上海援建的苦聪人易地安置山寨正在紧张施工中
张海盈 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