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12月11日最后一个保护行业——金融业全面向外资开放,我国在入世5周年的岁末年尾,开始入世后全面开放的新阶段。
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遭遇国外贸易救济措施和贸易壁垒越来越频繁,全面开放后的对外贸易格局,引发了有关战略性贸易摩擦的各种争论。
就在这些或宏观或微观的经济分析背后,却有一批人正在加紧在线动态监测分析全球各地贸易救济和贸易壁垒措施的变化、全国各行各业各类产品的进出口数据,默默无闻地为各级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国际贸易谈判和磋商提供在线动态技术支持。
这个团队,来自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
见证历史风云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成立于2000年10月26日。
当时,我国入世在即。根据国内第一个地方性入世行动计划纲要《关于中国加入WTO上海行动计划纲要》的建议,上海决定成立一个非营利性专业服务机构,为入世各种事务提供专业咨询。
由于对专业性要求极高,工作骨干均从大学、研究机构抽调。可即使是这批当时上海的WTO事务专业人才,刚开始也不知道要做什么。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们获得了一条信息,台湾开发了一个对美出口纺织品倾销幅度模拟测算器。
“考虑对入世后中国的出口产品遭遇的贸易救济措施的可能性会不断增大,”中心总裁助理姚为群博士说,中心决定要自行研发“贸易救济措施监测分析系统”。
2001年5月,这个刚成立半年的专业服务机构,开始在国内率先探索建设“贸易救济措施监测分析系统”。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我国开始对进出口产品进行定量跟踪分析。
在没有现成资料、现有经验的情况下摸索建立一套系统,难度自然不小。但经过近两年的辛苦,2003年6月,该系统终于开始运转。
结果令人十分激动。当时正是中美双方关于纺织品出口问题极为敏感的时刻,该系统能够用数据证实我国对美国出口的纺织品中,究竟哪些类别纺织品出现惊人增长。
之后,该中心监控部主任助理贺鸿昌又通过该系统发现:加拿大之所以对我国户外烧烤架出口启动过渡期特定产品保障措施,关键不在于我国出口量大,而在于当地本土产品虽然产能大,但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数据表明,限制进口,目的在于加快提升自身产品结构。
“和世贸组织的主要发达和发展中成员方对话,就要在人家公认的技术平台上谈。”姚为群博士一路参与这场研发。当时,他就感慨:在国际贸易谈判中,世贸组织的主要发达和发展中成员方往往依赖诸多现代科学模型和软件提供分析数据作为依据,人家的谈判代表背后,有着众多技术支持人员迅速提供定量决策参考方案。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在经济决策和评估贸易政策时,技术分析手段也要向世贸组织的主要发达和发展中成员方学习。
没有硝烟的战场
连着几场战役的打响,中心的“贸易救济措施监测分析系统”开始声名鹊起。
当然,它的成名,或多或少有些外部因素——随着中国产品以年均超过28%的增幅进入世界,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统计显示:入世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就开始驶进高速发展轨道。入世第一年对外贸易增长1000亿美元,第二年增长2000亿美元,之后的三年每年增长3000亿美元。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01年的5000亿美元猛增到2005年的1.4万亿美元,中国出口产品占世界的份额则从2001年的3.9%提升到2005年的7.5%。
“中国出口让世界感到压力。”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王新奎博士分析,我国战略性贸易摩擦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
复杂多变的贸易摩擦,全球化的经济格局,无形中对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这套本用于监测分析本地产品进出口动态的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要求数据更准确,分析更到位,监测面就必须扩大到全球贸易数据。
可以推测,当一个平台做到按月汇总分析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44个关税区,近全球95%贸易额的国际贸易数据时,本来定位于为上海市政府提供咨询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本来定位于在线动态监测本地进出口数据的平台,必然随着贸易摩擦的多发,开始扮演更多角色。
2005年开始,中心这套将定性分析建立在定量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对各类贸易救济措施的在线动态监测分析的信息技术系统,开始第一次跟随我国商务部谈判队伍出现在国际贸易谈判桌上。
据了解,2005年夏,他们在接到为多哈回合谈判测算非农产品关税减让影响的任务后,硬是在当年世贸组织香港部长级会议前,在短时间内根据世贸组织成员方公认的“瑞士公式”,应用经济数学模型开发了一个便携式定量分析软件,从而清晰测算出分布在6个不同关税区的汽车、机械、船舶、化工、钢铁5个行业、近4万个海关税则号产品,在不同关税率下对进出口数量和金额的影响。
记者在该中心办公地点内,目睹了他们今年基于经典经济计量和统计模型开发的“贸易救济措施解决方案定量分析仪”软件运行:只要输入产品海关税则号,不过几秒钟,平台就自动给出了该产品在差别税率、统一从价税、数量限制、数量限制加从价税、数量限制加限价等5套方案下,不同假设参数带来的进出口数量和金额的变化。曾随我国代表团赴欧盟为中国鞋类反倾销案磋商提供技术支持的中心监控部主任助理范炜博士介绍,在磋商现场,他们会把定量分析结果通过电脑直接展示给领导,比较不同方案的利弊得失,甚至连影响哪些价位产品的具体进出口量都会列明,从而用数据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的谈判磋商。
据统计,从去年1月起到今年9月,该中心参与了几十起商务部应对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过渡期特定产品及纺织品保障措施案的定量分析,为商务部、地方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及涉案企业提供了约2000份定量监测分析报告,涉及进出口金额约3000亿美元,监测产品近百类。为此,在今年夏天,中心作为惟一的专业服务机构被商务部评为“全国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先进集体”。
前途更有信心
现在,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已成为上海服务全国的又一例证。
世贸组织秘书处授权该中心设立的“WTO资料中心”免费向社会开放,现已成为长三角乃至长江流域的世贸组织事务信息平台。独创的“贸易救济措施监测分析系统”,依靠6年实践锻炼出来的法学、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和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将更多承接各级政府课题研究。
据中心监控部主任助理黄鹏博士介绍,如今中心的“贸易救济措施监测分析系统”正在不断完善,计划在已建平台的基础上,开发贸易流动、与贸易相关的商品和要素流动的决定因素、贸易政策效应评估的经济计量分析平台,监测范围也将从双边贸易分析向多边贸易分析、贸易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分析方面发展。
这表明,经过6年实践,摸索中成长的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已清晰了解自身定位:作为专业服务机构,它所提供的并不是决策咨询,而是技术支撑。
对此,王新奎表示,入世5年,让中国更适应改革开放,而多边贸易没有边界、没有期限的特点,让中心对走政府支持的专业服务机构参与世贸组织事务、协助中央和地方政府做好应对工作的新路,更有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