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防御之盾” 印度依然路漫漫
在印度前不久进行的导弹拦截试验获得成功后,印度举国同庆,国内媒体开始欢呼,印度在加入拥有导弹防御能力的精英国家俱乐部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印度人从此不用再担惊受怕,提防邻国的导弹威胁了。然而,尽管此次试验显示了印度突出的技术能力,尽管一些评论人士也惊呼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印度人心中的“防御之盾”其实只是镜中花,真正要打造成这块“盾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趁热打铁欲再试射
11月27日,印度试射一枚“大地II”型战术导弹(可携带核弹头)成功拦截模拟“敌方导弹”的国产“大地”导弹,并在距地面48公里的大气层外将其摧毁。
印度国防部将此次试验称为是一次“重要的里程碑”。《简氏防务周刊》副主编罗宾•休斯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曾表示:“这项技术存在一定难度,你必须对此进行多年的研究。如果他们在第一次试验中就做到这一点,这表明印度在技术方面取得了极大进展。”
如果这种拦截导弹最终被转化成可行的防御系统,印度将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强大的“防御之盾”的国家之一。迄今为止,世界上也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以色列具备导弹拦截能力。受在高层大气区域成功拦截导弹的鼓舞,印度国防研究开发局正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再进行一次导弹拦截试验,这一次是在大气层内进行。
研究项目常无结果
印度之所以决定在最新一次试验中在48公里高度对导弹进行拦截,是因为印度有可能面临中程弹道导弹的威胁。但若想在短时间内对来袭导弹做出反应,印度则必须具备在大气层外和大气层内拦截导弹的能力。
印度国防研究开发局导弹与战略系统部门主管维加伊•库马尔•萨拉斯瓦特说,印度已展示了拦截来袭弹道导弹的技术,不过若想验证这种能力尚需进行多次试验,开发一套成熟的反导弹系统还需要3到4年时间。但鉴于印度国防研究开发局在一些重要项目的开发上素有拖延的“传统”———从轻型战斗机项目出台到第一架战斗机起飞用了23年时间,相信没多少人认为印度会在不久后开发出成熟、可信的导弹防御系统。印度国防研究开发局的综合制导导弹开发项目就被称为是“一个在重复失败和耗资巨大方面无可匹敌的冒险计划”。
此外,“特里舒尔”地对空导弹已中途终止,而“阿卡什”地对空导弹和“眼镜蛇”反坦克导弹还不清楚何时能进行批量生产,印度提出的70%%武器国产化的计划同样前景难料。
存在严重技术障碍
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核武器和印度安全:战略的现实主义基础》一书的作者巴拉特•卡尔纳德教授在接受《亚洲时报》采访时表示,一套稳固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尚难以实现,印度目前只具备在知道来袭导弹各种飞行参数的条件下对来袭导弹进行拦截的能力,“但在实战条件下,我们是不会拥有来袭导弹的各种参数的。”
卡尔纳德还提出了另一个事实,即便是美国“爱国者-3”和以色列“箭-2”等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导弹防卫系统,拦截成功率也仅有60%%至70%%。卡尔纳德试问,如果一枚导弹有30%%至40%%的机会成了漏网之鱼,那防御系统又有何用?敌人在一次袭击中不会只发射一枚导弹,很有可能是一次发射多枚导弹。
天价系统只保首都
除了技术上所存在的障碍外,发展导弹防御系统还将面临天价开发成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印度能否承受高昂的开发费用也成为问题关键。此外,印度还面临一个问题:这种以防御(即对特定城市进行防御)为出发点的系统是否同民主原则相背离?
据悉,导弹防御系统将被用来保护国家心脏———首都新德里,这便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当印度其它城市和乡村暴露在敌人炮火下时,为何只有新德里独享导弹防御系统?难道仅仅是因为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住在那里?难道投入数千亿美元开发的系统只为了保护一两座城市的安全?尽管成功拦截“敌方”导弹,印度表明它在建设导弹防御系统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但要拥有真正能对付敌人导弹的可靠盾牌,印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面临的困难超乎他们的想象。杨教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