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这是保存在陕西省档案馆的《东望》杂志中题为《一二一二事件的原委》的讲稿(12月12日摄)。陕西省档案馆日前公布的一段史料表明,西安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张学良曾在东北军参谋总部对全体干部职员发表了内部讲话。新华社发
本报西安讯据《陕西日报》报道,今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70周年纪念日。陕西省档案馆编撰的馆藏资料《西安事变史料》,精心汇编了当年在西安地区以及在全国各地出版发行的《解放日报》等报刊,对于西安事变发生及其善后处理的广泛报道。其中,还转载了张学良将军于1936年12月13日下午5时,即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下午5时,在东北军参谋总部对全体干部职员的讲话。讲话题为《一二一二事件的原委》,共计3000言。张学良将军在讲话中剖心剥腹,痛陈利害,辩白自己置生死荣辱于度外,毅然担负起团结抗日拯救民族危亡的责任和决心。
张学良将军在这篇讲话中言道:
“……过去差不多有一个月的时间没有到班,没有同诸位讲话。不到班,不同诸位讲话的原因,实在是由于我内心不愿意作‘剿匪’工作(此处谓之剿匪系指与当时在陕北的红军作战)!在外侮日迫的时候,我们不能用枪去打外国人,反来打自己人,我万分难过!我不愿意同我的部下说假话,说违心的话;可是,因为我限于命令和职务的关系,不说则已,要说就得说些违心的话,不得已,只好根本不说。关于此次十二月十二日事件的原委,想诸位已大概的明了,现在我再简单的述说一遍:我同蒋委员长政治意见上冲突,到最近阶段大抵已经无法化解,非告一段落不可,谁也不能放弃自己的主张。于是我决定三个办法:第一,和蒋委员长告别,我自己辞却职务走开;第二,对蒋委员长用口头作最后的诤谏,希望蒋委员长能在最后,万一改变他的主张;第三,就是现在所实行的类似兵谏的办法。假如不是因为我遭逢国难家仇的处境,假若不是因为我对国家民族负有重大的责任,假若不是因为采纳部下的意见,接受部下的批评,或者假若我只身离去,同东北义勇军一起做工作,也能收和实行第三种办法同等的效果;实行第一种办法,对我个人没有什么,我一点不在乎。”
“第二种办法,是我最近一个月来所实行的,在实行这种办法时,我真是用尽心机,也可说是舌敝唇焦,而绝对是纯洁无私的。我曾去洛阳两次,有一次为表明心迹,是单身去的;可惜,因为蒋委员长气太盛,我的嘴太笨,总未能尽其词,在上面已经说过了。我可以说是蒋委员长的最高干部,而他对最高干部的话,不但不采纳,甚至使我不能尽词,反之,却专听从不正确的一面之词,这实在不能算对!”“第一第二种办法都行不通,只好采用第三种办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