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大难,小有小困。过去每近年关,记者总会发现有不少困难家庭为孩子的上学而犯愁,低保户家庭为交不起学费而犯愁,残疾儿童家庭为孩子受歧视而犯愁,农民工为孩子不能和城里孩子享受同等待遇而犯愁……如今在南京,这四愁转变成了一喜。 今年以来,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南京市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让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和谐与公平。
一年省下千把块,不少困难就能解决了
“今年的新政策,真是让我全家松了一大口气。”浦口的王先生感叹道。老王的大儿子今年秋季转到南京聋校读书,小女儿在村里念小学一年级。开学前,两个孩子的学费让他头疼不已。“真没想到,政府的好政策让我赶上了。”
王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因为是低保家庭,小女儿不仅免交了学杂费,连课本费、社会实践活动费等几项一起免交了。大儿子因为残疾,在聋校读书的基本费用也几乎全免了。“一学期就免交了几百元,一年能省下千把块钱,对我这样的家庭来讲,其他方面不少困难就能解决了!”
据了解,今年秋季开学,南京市新增投入6400万元,城乡一体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52.17万名城乡学生同步受惠。而且凡符合有关规定在南京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无论就读公办民办学校,也都同步享受减免政策。
绿色助学通道,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
在实行普惠性免收杂费的同时,南京市各级教育部门不断拓宽对困难家庭的“绿色助学通道”,截至目前,南京市构建的“绿色助学通道”已为67000多人次的困难家庭学生减免学习费用,累计达1500多万元,确保南京市中小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同时,自今年以来,南京市向义务教育阶段1.5万名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发放“助学券”,免收了杂费、信息技术费、课本费等多项费用。此外,南京市600多名特困职工家庭子女,其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学的减免50%的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减免50%学费。1100名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困难家庭学生,今年也获得每人2000元的减免和资助。
南京六合区的农民李女士因为患有肾病而导致家庭贫困,说起正在上初中的孩子,李女士告诉记者:“我们这种家庭,除了看病、吃药、吃饭,就不敢花钱了,幸亏孩子上初中基本没花什么钱。”
特殊的孩子,特殊的待遇
“让残疾儿童同步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一项教育工程,同样也是一项良心工程。”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教育工委书记徐传德说,早在三年前,南京市就提出了“公共教育投入同等享受”的主张。从2003年开始,南京市制定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免费教育的政策。每年减免1000多名残疾学生共120万元的学习费用。对盲人学校、聋人学校、工读学校等特殊教育学校,该市安排3000多万元专款,进行整体改造或异地重建。同时,南京市还开创了全国第一所聋人高中,开设了盲人中职班、大专班,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走上自立自强的生活道路。
在对特殊教育儿童实行全免费政策的同时,南京市教育局、民政局等部门还积极发动社会企事业单位,向这些特殊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捐赠盲杖、助听器,使这些孩子享受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溧水的农民周群家族里有先天性眼疾遗传,他的一个小孩上了盲人学校。说起孩子,他感激地告诉记者:“学校不收学杂费、住宿费,有时连伙食费也不收,到冬天还有好心人送棉衣棉被。”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随着大量进城务工人员的涌入,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问题引起社会关注。据统计,来南京务工就业的民工子女中,义务教育适龄儿童达5.6万人。为使这些孩子有学上,南京市不仅取消民工子女借读费,而且每学期都从捐资助学款上“抠”出一块贴补办学经费的不足。去年秋季开学后,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政策,不仅涵盖了本地的学生,而且也包括了在南京市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目前,南京市的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就学率达到99.8%。
今年以来,南京市对接收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学校给予公共财政补助,用于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经费达到600多万元。外来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同城待遇、同班学习、同等质量”的目标正在南京成为现实。
徐传德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体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是群众的愿望,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据徐局长介绍,明年春季开学,南京市将再投入6000多万元,再次为50多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埋单”;3000多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子女也将获得“助学券”。这样,南京将有超过两万名困难家庭学生走进免费义务教育的春天。(记者郑晋鸣)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