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月12日,陕西师范大学百名大学生来到西安事变纪念馆重温历史。本报记者袁景智摄12月12日,这一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们,在西安事变纪念馆追忆英雄,纪念历史……雷端智老人是“西安事变”的同龄人,事变发生时他刚出生半个多月,但一种浓浓的历史感洋溢在这个西安老人身上。他说,当年日军轰炸西安的情景他记忆犹新,在西安事变70周年纪念日,站在历史见证地,看着年轻人一拨一拨地前来参观很是欣慰——“不遗忘过去,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雷老为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还专门作了一首《七律》:“国难当头识枭忠,弘扬热血照丹诚。骊山兵谏江河浪,兄弟挥师逐贼兵。可叹降倭方几载,君遭囚杀愤难平。奸雄世代人人唾,英雄万年留美名。”老人一句一句地朗读着,浓浓深情中,后人记忆穿越世纪,遥念当年。51岁的姬慎言见到记者便侃侃而谈,“我是咱蒲城人,毕业于杨虎城将军创立的尧山中学,是杨将军的乡党。我现在在西安打工,是个农民工”。姬师傅的热情感染了很多人。他说,在他们老家,人们对杨虎城将军有着很深的感情,他们为有这样的民族英雄而自豪,“如果出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也会走上沙场,报效祖国!”姬师傅在西安打工的两三年里,已经到过止园、张学良公馆很多次了。今天是西安事变70周年纪念日,他再一次专程赶过来参观,以表达自己对英雄的崇敬之情。踏上青苔阶,走进公馆旧楼。当年风云人物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虽已人去楼空,但今人徘徊在楼宇间的脚步声,仿佛历史的回响,永不停歇。在巨大的蓝色班旗的带领下,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2000级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31名研究生引人注目。班团支部书记陈芳说,现在的大学生,包括研究生们,需要的就是像英雄报效祖国那样的一腔热情和即使身在国外仍对祖国念念不忘的赤诚,以民族英雄的抱负勉励自己贡献于社会和民众。在张学良将军官邸旧址的办公楼里,在西安事变资料陈列室里,来自陕西省中小型电力建设监理公司的青年员工们在徐徐前行中感叹不已。公司办公室主任陈刚介绍说,在西安事变70周年纪念日,公司党支部特意组织这次主题参观,希望以此激发公司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年员工的爱国情怀,并能达到凝聚人心、促进工作的目的。当天上午,西安市邮票公司在纪念馆推出《西安事变70周年纪念邮资信封》专题邮品,并为集邮爱好者赠盖有“2006.12.12”的纪念章和邮戳。来自西安黄河集团公司的刘女士一下子收藏了10个纪念封,并仔细地为其一一盖上了章戳。刘女士说:“我和几位邮友也是来参观学习的,来接受教育的。”她说,回去要把收藏的纪念封送给老师、同学和青岛等外地的邮友们分享,这样也是对张学良、杨虎城两位民族英雄的一种纪念。她还热情地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印有西安城墙的纪念信封,以及前几日参加西北大学西安事变专题报告会所得的纪念封——那上面除了盖有专用的纪念章外,还有杨虎城长孙杨协和“小萝卜头”的大姐宋振平的签名。任明喜老人拿出有杨协签名的信封盖上章戳,认真地写上自己的地址和张学良公馆的地址,他说,在这样的日子,给自己寄一封这样的信,是对历史的一种铭记,别有意义。油然而生的激动、敬仰、缅怀已不能概括驻足于此的人们的心情,他们或是深思、或是留念,一起回味英雄壮举,一起铭刻光辉历史。(本报记者万君 张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