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为部分困难群众设立的惠民医疗机构挂牌一个多月来,没有多少患者就诊。为何群众对惠民医疗机构不买单?记者调查发现,惠民医院不“惠民”,是百姓“冷对”的根本原因。
惠民医院遇冷出人意料
“从10月31日挂牌以来,来医院的病人寥寥无几。 我们前期的种种精心准备似乎全部派不上用场,满腔热情一下烟消云散。”说起实行了一个多月的惠民医疗工程现状,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魏敦英表示,“出人意料”。
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是合肥市惠民医疗机构中唯一一家“惠民医院”,它和另外9家二级以上医院设立的惠民病床和1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的惠民门诊构成了合肥市惠民医疗工程体系,“尽可能满足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需求,进一步缓解困难群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然而,如此一项“民心”工程,为何换来的是群众的“冷对”?
记者在第八人民医院了解到,挂牌后20多天里,只有8位惠民对象入院诊治,到目前为止增加到了19位,但住院的病人仅有1位,挂牌前担心的病床紧张问题并没有出现。
惠民病床和惠民门诊的情况也同样如此。合肥市包河区骆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惠民门诊挂牌提前做好了准备,但半个月后只接诊了几个病人;瑶海区胜利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目前为止只有6位患者拿着相关证件来看惠民门诊……
魏敦英说:“将我们医院确定为全市唯一的一家惠民医院,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们全院上下都感觉很受鼓舞。我们当初设想,仅按市区7万名惠民对象计算,7万人里有1/5或者1/6的群众生病后能到我们医院来看病,至少每个月应该有百多名患者吧,但是现在一个多月了,来看病的人很少,住院的少之又少,实在是出人意料。”
“我想着减免的5元钱,眼泪就哗哗地掉”
记者采访发现,惠民政策减免标准过低,药品费和检查治疗费、手术费等只减免8%至10%,这对于大部分急需医药救治的困难群体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这是惠民医疗工程受冷遇的根本原因。
家住瑶海区裕溪路的孙女士是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待的第二位惠民病人。记者在医院的“惠民病员信息登记本”上看到,她11月7日到该医院外科就诊,花费28.30元,减免5元后,实际支付23.30元。
孙女士告诉记者,她今年54岁,丈夫在几年前因意外去世后,她仅靠每月310元的低保金和在外打工的儿子寄回些钱,维持自己和上高二的女儿、上二年级的孙女的生活。今年秋天,孙女士得了急性尿道炎,因为家里没钱,她本不想去医院看病,后来在儿子打电话劝说下,又看到报纸上介绍惠民医院惠民政策,才去医院看病。
“医院检查出很多问题,医生说要做进一步治疗,我不做;医生又开了90多元的药,我只挑了主要的一种。我拿着药和找的零钱走出医院门口,想着减免的5元钱,眼泪就哗哗地掉,心里好难受,心想,这有什么作用呢?这样的惠民政策对我们这样的困难群体来说又有什么实质意义呢?以后我不会再来了。”她说。
魏敦英介绍,截至目前为止,八院接待了19位惠民病人,减免的总金额为190多元,平均每位病人减免费用约10元。而根据该院惠民病员信息登记本上的记录显示,仅有的一位住院病人因惠民政策减免的金额最多,减免了95.3元后,实际支付金额约300元;不少惠民病人仅仅看了门诊,被减免了3元门诊费用。她说,“很多惠民病人是小病,一般开药治疗就可以了,但这部分只减免8%;而B超费用40元,按惠民政策10%的减免幅度,也只能减4元。”
“我们拿低保证坐公交车,1元钱的票价也只出一半,相比之下,惠民政策减免的幅度太小,算上时间成本或者路费,还不如在自己家门口小药店小诊所看病买药吃。”不少惠民对象这样对记者说。
惠民医疗机构:这样的结果忧喜参半
“面对目前的状况,我们医疗机构是忧喜参半。”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郑家华说。
郑家华说的“忧”,是指“惠民医院”的牌子虽然挂了,但是病人不来,现实跟预期反差太大,长此以往,惠民工程命运堪忧。“喜”的是,“还好病人不多,执行惠民政策的钱医院还垫付得起,如果病人多了,而且都是重症,估计医院就会吃不消。”
据了解,合肥市目前实行的“惠民医疗工程”是惠民医院、惠民门诊和惠民病床三级网络体系。在资金保障方面,“实行惠民医疗机构减免费用的财政补贴政策,建立专项审核、审批、补助制度”,其中,市财政分别承担惠民医院和惠民病床实际减免费用的80%和70%,剩余20%和30%分别由惠民医疗机构自己承担;惠民门诊则“按照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政策执行,实际减免费用由各区(各开发区)财政承担。”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实际发生的费用都是医疗机构自己承担。我们医院前期已经为此投入了几万元,但财政什么时候能兑现补助,到目前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郑家华说。
惠民门诊也面临这样的问题。瑶海区胜利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政府一个文件出台,要求惠民门诊实行挂号费等“三免”,但是相应的补偿机制没有建立。“政府关注特困群体,实行惠民政策是好事,但是现在的医院、门诊也是要靠自己到市场找饭吃的,政府没有‘买单’的具体行动和措施,社区医疗机构更大程度地让利给群众,有难度。”
医疗机构一些专业人士普遍认为,在现行医疗体制下,惠民政策还是需要政府发力解决,降低医院成本负担,更多让利给病人,做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否则,“惠民”的牌子就成了摆设。(记者熊润频)新华社合肥12月12日电(新华社专稿)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