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核心提示4年前的今天,在北国凛冽的寒风中,在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刺骨的湖水里,为了一个落水儿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英雄上演了一场生死大营救。4年过去了,我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12.14”勇救落水儿童英雄群体和他们的家人,缅怀王超、刘业、郝龙彪3位烈士,弘扬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精神。
事件回放
时间:2002年12月14日
地点: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
人物:王超、刘业、郝龙彪等
2002年12月14日15时35分左右,呼和浩特市恒昌店小学的苏小林和一个同学在青城公园三角湖的冰面上玩耍。忽然,冰面塌陷,苏小林掉进冰窟中。正在游园的呼和浩特铁路第一小学学生王超、乐雅芳和吴亚斌听到呼救声,赶紧跑了过来。冲在最前面的王超拉住了苏小林的衣服,正在用力往上拽时,突然又有一处冰面塌陷了,王超和乐雅芳也掉进冰窟中。吴亚斌边往后退边高声呼救:“有人落水了,救人啊……”刚刚走进青城公园的内蒙古工商行政管理学校(现为内蒙古财经学院赛罕校区)学生刘业和李飞听到呼救声,飞奔到湖边,毅然冲了上去。薄薄的冰面承受不住如此大压力,第三次塌陷。刘业和李飞也掉进冰窟中。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2002级农学(2)班的同学们闻讯以后赶到现场,郝龙彪、刘英妹等24位大学生手拉手在冰面上结成人链救人。好市民刘小杰、冬泳爱好者杜晨泽、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学生刘宇超和潘启超等人也从不同方向赶来救援。苏小林获救了,王超、刘业和郝龙彪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王超的父母:听到广播体操音乐就会想起儿子王超的父母日子过得很清贫 口摄影/本报记者 孙慧
如今,小英雄王超的父母租住的房子与王超生前就读的呼和浩特铁路第一小学只有一墙之隔,每当校园里传出广播体操的音乐声,都会让他们想起逝去的儿子。
12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了王超父母租住的房子里,这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里住着3户人家,看得出,王超父母的日子过得很清贫。虽然住得距离呼和浩特铁路第一小学很近,但是王超的母亲王琴娥很少从学校门口经过,因为周围的很多景物都会让她想起儿子,她承受不了这份沉重的怀念。王琴娥告诉记者:“我们家有3个孩子,王超最小,我最疼他。如果王超还活着的话,今年已经17岁了,个儿头应该有我这么高了。现在,他的大姐在杭州市工作,二姐辍学以后在呼和浩特市祥和批发市场里摆摊卖货。家里每天空荡荡的,我常常想:如果王超还活着我应该有多高兴啊!”
在记者采访时,王超的父亲王财名一直低着头,很少说话。王琴娥指着丈夫说:“今年清明节,我打算跟他一起去给儿子扫墓,可是他怕我去了以后哭坏了身体,就自己骑着自行车去了墓地。他回来以后,我看见他的手指黑黑的,起了一个大水泡。他太想念儿子了,肯定在墓地大哭了一场,以致于火烧了手都没有感觉到疼。”
王财名是个木工,今年不仅没有揽到多少生意,反而被别人坑了,几千元工钱到现在还没有要回来。王财名说:“我们的日子过得马马虎虎,如果明年还没有什么起色,就打算回江西老家了。”
刘业的家人:过着平淡的日子
12月12日下午,记者突然接到英雄刘业的父亲刘志刚的电话。他来到呼和浩特市已经有几天了,他说:“今年4月,我在《北方新报》上看到一则消息,报道了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和自治区社会治安见义勇为基金会为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治安,表彰了一批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事情,我想知道有没有刘业。”放下电话,记者帮忙查阅了相关资料,得知此次表彰的是2004~2005年度的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因此刘业的名字不在其中。
刘业牺牲已经4年了,每隔一段时间,他的父母都要从乌海市来到呼和浩特市,一方面照顾刘业80多岁的奶奶,一方面去给刘业扫墓。记者问起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刘志刚平淡地回答:“挺好。”可是,他的语气里带着揪心的痛。自从刘业牺牲以后,刘志刚和妻子苏爱丽就退休了,日子过得很平淡。
这4年里,刘志刚和妻子苍老了不少。平时在家里,他们不敢轻意动儿子用过的东西。每逢儿子的忌日,刘志刚就会一个人来到呼和浩特市祭奠儿子。说起以后的生活,刘志刚说:“我们一家人最终还得来呼和浩特市落脚,主要是为了陪老母亲安度晚年。”
郝龙彪的父母:全力培养郝凤英成才
“为了救起落水儿童,郝龙彪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离开我们已经4年了。我们老两口早就想通了。现在,我们的目的是全力培养郝凤英成才。”12月13日下午,郝龙彪的父亲郝振国和母亲常建华告诉记者。郝振国和常建华虽然失去了郝龙彪,但是郝龙彪的23个同学都成了他们的孩子。他们经常能够接到孩子们的问候电话。郝振国和常建华告诉记者:“明天,我们就不去呼和浩特市为郝龙彪扫墓了,他的同学们代表我们祭奠就行了。同时,非常感谢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内蒙古农业大学对我们一家人的帮助。”
现在,郝振国和常建华每天仍然起早贪黑地经营着他们的早点摊,照顾着念高二的郝凤英,希望郝凤英日后能够考上大学,成为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郝凤英今年18岁,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一中上学。常建华告诉记者,郝凤英非常懂事,每天都会帮忙干家务活儿。每年12月14日,为了表达对哥哥的怀念,郝凤英会用自己的方式纪念哥哥。为了不打扰郝凤英的生活,记者没有采访她,希望她早日考上理想的大学。
乐雅芳:脏活儿累活儿抢着干
12月13日中午,记者在呼和浩特铁路第二中学见到了乐雅芳。4年过去了,当初那个跳入冰窟中救人的小姑娘变得成熟稳重了。她不愿意再向任何人提起当年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觉得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呼和浩特铁路第二中学团委书记冯灵芝告诉记者,乐雅芳特别纯朴,班级里有脏活儿、累活儿她都抢着去干。不过现在她在学习上有些吃力,学习方法有点儿不对路子。为此,老师们经常耐心地辅导她、鼓励她,以便尽快提高她的学习成绩。为了减轻乐雅芳家里的经济负担,学校尽量减免了乐雅芳的学习费用。冯灵芝对记者说:“为了纪念‘12.14’英雄群体勇救落水儿童事件,今天下午,我们学校团委组织160多名团员观看相关纪录片,再次弘扬‘12.14’英雄精神,让英勇事迹激励青少年奋勇前进。”
刘英妹:服务西部锻炼自己
“考研没有考上,我就选择了当志愿者服务西部,到基层锻炼自己。”12月13日下午,刘英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刘英妹是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2002级农学(2)班的学生,也是“12.14”勇救落水儿童英雄群体中的一员。2003年,刘英妹当选共青团中央候补委员,2006年7月毕业以后到乌海市海勃湾区高效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做了一名志愿者。
“勇救落水儿童事件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也影响了我们班每一位同学。”刘英妹告诉记者。12月9日,刘英妹去了郝龙彪家一趟,看望了郝龙彪的父母和妹妹。4年来,刘英妹和同学们把郝龙彪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来照顾。
现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2002级农学(2)班的勇救落水儿童英雄都已经大学毕业了,其中10人考上了研究生,2人当了服务西部志愿者,2人正在复习准备考研,9人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潘启超:当上了班长潘启超
4年以前,刚满15岁的潘启超和刘宇超一起跳进冰窟中勇救落水儿童。4年以后,潘启超19岁,身高1.85米的他已经是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06级社会工作专业(汉语班)的学生了,还当上了班长。“现在,我是普通的大学生,我会学好专业知识,好好地为班里的同学服务。”12月12日下午,略显腼腆的潘启超告诉记者。
“2002年12月14日,我和刘宇超在青城公园里听到呼救声以后急忙跑到三角湖边,没有丝毫迟疑,就跳进冰窟中开始救人。”回忆起4年以前勇救落水儿童的那一幕,潘启超对记者说。救上来几个人以后,潘启超的体力消耗殆尽。上了岸以后,他浑身都湿透了,感到非常冷,换上同学的衣服打的去了同学家,因为母亲生病了,当时没敢告诉她。
“潘启超被录取到我们班,这是我们班全体师生的骄傲,他是大家学习的榜样。”班主任侯振虎说,“我经常告诫潘启超:过去的荣誉是成长的动力也是压力,要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
刘小杰的妻子:受到感染勇敢起来
12月13日,几经周折,记者终于联系上了刘小杰的妻子何新。她告诉记者:“小杰已经到杭州市工作了。我现在仍然在呼和浩特市工作。”2005年2月,刘小杰调入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从事电力设备进出口贸易工作。
“小杰一向很勇敢,特别有正义感。和他生活在一起的时间久了,我原本胆小的性格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我感觉自己慢慢地变得勇敢了。”回忆起这几年生活中的变化,何新微笑着告诉记者:“‘12.14’英雄群体勇救落水儿童事件发生以后,小杰等4人被呼和浩特市有关部门评为见义勇为模范市民。他还参加了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组织的‘12.14’勇救落水儿童英雄群体事迹报告团。这些对小杰的触动很大,使得他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分外认真,正义感越来越强。”
杜晨泽:家里喜事不断杜晨泽喜欢冬泳
见到杜晨泽,是在12月12日晚上,他的家里。“从2002年冬天开始,我一直坚持冬泳。现在,每天早晨上班以前,我都会去青城公园游一会儿再去单位。”不善言谈的杜晨泽告诉记者。
这4年,杜晨泽一家人都在平平淡淡中过着日子。“对于昔日的荣誉,我爸从来不主动提起,家里人更是不爱张扬。”杜晨泽的大女儿说。攀谈中,记者了解到,杜晨泽在伊利集团青山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动力车间工作了10多年,主要从事水暖维修工作。由于技术好,加上有一副热心肠,连续几年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贤惠的妻子和他在一个单位上班,每天负责打扫办公楼的卫生,3个女儿特别听话。现在,杜晨泽的大女儿已经有了工作,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今年以来,杜晨泽家里喜事不断:二女儿大学毕业,顺利地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正在读高三的小女儿学习成绩不错,准备考一所理想的大学;上个月,一家人乔迁新居;前几天,全家人为杜晨泽的母亲过了八十大寿。
李飞:平静生活努力工作
12月13日,记者来到李飞家,见到了他。回忆起4年以前勇救落水儿童的情景,李飞显得很平静。他说:“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一切都归于平淡了。我的生活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2003年,李飞从内蒙古工商行政管理学校毕业。2004年9月,他回到母校上班,负责学生科内勤兼团委的工作。如今,内蒙古工商行政管理学校已经并入内蒙古财经学院,更名为内蒙古财经学院赛罕校区。李飞的工作与以前相比轻松了许多。休息的时候,他一般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读书,偶尔和朋友同学一起聚聚。由于不愿意触景生情,李飞很少去青城公园游玩。在平时的交际过程中,他也很少提及勇救落水儿童的经历。不过,每年的清明节和12月14日,学校都会组织缅怀活动,他会带着学生们去青城公园祭奠刘业等烈士。每当这个时候,他的心情就会十分沉重。
“我不喜欢怀旧,只想平平静静地生活。”李飞告诉记者。时间可以冲淡李飞对刘业的思念,但是永远无法消除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经历过那一幕,李飞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记者手记
几天来,怀着对英雄的敬仰,追逐着英雄的足迹,我们来到英雄或者英雄的家人的身边。面对镜头,他们都平淡地说:“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不足挂齿。”但是,对于这座城市来说,“12.14”英雄精神是永远的时代精神。
2002年12月14日,我们必须铭记这个日子,记住那些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有捕捉到所有英雄的身影,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时代和民族的精神会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祝福英雄和英雄的家人幸福、平安! 口文/本报记者王宗 徐亚军 牟 野 李国萍 温慧娟 实习记者 张媛娜
口摄影/本报记者 孙 慧 牟 野责任编辑:wgj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