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俄罗斯上演了数场让世界瞩目的“太空秀”。9月,俄“联盟TMA-9”飞船携带世界首位女太空游客升空;前不久,宇航员秋林将高尔夫球击向太空。但看似风光无限的俄宇航业,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局。
曾经的“香饽饽” 奖名车授勋章让人羡慕
上个世纪60年代,苏联在与美国的太空竞赛中占得先机。 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驾驶“东方1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后安全返回,开创了人类征服太空的新纪元,这一天也随后被确定为苏联的宇航节。
加加林的成功飞天,在苏联全境掀起了一股“宇航热”。据俄著名的设计师扎伊采夫回忆,在当时的苏联,圣诞树上挂着宇航类玩具、巧克力上雕着宇航员的英姿,照明灯具也设计成了整装待发的火箭样式。有一段时间,过圣诞节的时候,严寒爷爷(俄罗斯的圣诞老人)给孩子们送礼物时,同行的不是白雪公主,而是宇航队员。一些“航天迷”的服装也极富宇航特色:下身宽、肩部窄、再戴上一顶圆锥形的帽子,从远处看,活脱脱是一枚微型火箭。
在前苏联,宇航员们享受的待遇是优厚的。他们成功完成飞行任务后,通常被奖励一辆“伏尔加”牌轿车,并自动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其他殊荣也会纷至沓来。加加林完成不到两小时的首次太空之旅后,接连擢升两级从上尉变成了少校,后来还荣获“列宁勋章”以及“苏联宇航员”光荣称号,并出访了27个国家,有22个城市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于1963年6月升空后,也一步步迈上荣誉的巅峰,曾先后担任苏联妇女委员会主席、国际妇联副主席、最高苏维埃代表、苏共中央委员,还被授予将军军衔。
让人称羡的地位和待遇使得宇航员成为趋之若鹜的热门职业。据俄罗斯国家载人航天委员会前秘书弗拉基米尔·霍达科夫回忆,当年选拔工作极其严格,往往是数百里挑一,而且原则上只招收位于波德利普卡(现称科罗廖夫市)航天企业(即现在的“能源”火箭航天集团)中有若干年工龄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为了圆自己的飞天梦,很多青年专家主动放弃在航天管理部门的升迁机会,要求调往波德利普卡工作,希望有朝一日能被选入宇航员大队。
如今的“冷馍馍” 降低门槛还招不来人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连俄罗斯人自己也没有想到,曾经炙手可热的宇航员职业到了21世纪竟成了无人问津的“冷馍馍”。
俄航天署今年打算招收新一批宇航员。但是选拔工作进行得异常艰难。按照惯例,俄宇航员队伍的“生源”主要来自空军部队和“能源”火箭航天集团,圈定的目标通常是王牌飞行员和青年航天专家。
但是自去年至今年前半年,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从“能源”集团收到的申请只有10份左右。而在这10名应征者中,只有在飞行控制中心工作的28岁的叶莲娜·谢罗娃最终通过了中心医学委员会的审查,成为一名候选宇航员。无奈之下,航天署不得不放下身段,降低门槛,在俄航空学院、巴乌曼技术大学等数所理工高校打出招聘启事,希望从毕业生中找到合适候选人。始料不及的是,招聘启事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只有俄工程物理学院的20名学生同意应聘,但结果只有5人参加了体检,而且均因身体条件不合适被淘汰。
无独有偶,“全俄舆论研究中心”在今年俄“宇航节”前夕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当代俄罗斯人对人类征服太空史已经逐渐陌生。22%的受访者不知道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7%的人将人类首次太空行走的殊荣拱手让给了美国人,只有5%的人能准确说出人类登月时间是在1969年。
年轻人对宇航知识的了解更为欠缺。在回答哪个国家首先发射了人造卫星这一问题时,11%的年轻人认为是美国,29%的人答不出来,只有17%的年轻人答出发射时间是1957年。而俄著名的“列瓦达”分析中心于去年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俄罗斯人将“宇航员”列为仅次于警察、军人、矿工和司机的第五大“危险职业”,其风险系数等同于私人保镖。而最风光的职业选择则是律师、经理、医生、银行工作人员、程序员、演员等高收入工种。
缘何后继乏人 机会少待遇低风险太大
为何有着光荣历史的加加林宇航员大队落到后继乏人的境地?对此,俄宇航专家们普遍认为,大致有三大原因:
一是上天难。在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顺利通过各项测试但无缘太空“板凳”的宇航员不在少数。目前,俄罗斯每年向国际空间站发送两次“联盟”号飞船,其中还需搭载外国宇航员和太空游客,这意味着每年有幸上天的本国宇航员只有2名到3名,而且基本上是有一定航天经验的老队员。
即便从2009年起国际空间站可同时容纳6名宇航员,新手们也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才可能上天。两年前,宇航员娜杰日达·库热里娜娅离开了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她曾一度被认为是最热门的飞天人选之一,早在1994年就入选航天预备队,但最终还是无法忍受等待的煎熬,选择了放弃。
二是待遇低。据俄宇航专家霍达科夫透露,上天执行任务的宇航员所获报酬多少,要依据任务难度、出舱次数、执行效率等诸多因素评定。通常在宇航员上天之前,航天署要和他签署一份合同,合同中对报酬多少有具体规定,但不对外公开。一般来说,航天员上天“出差”半年获得的物质奖励在90万卢布到120万卢布之间(约合3万至4万美元)。不承担飞行任务的宇航员,每月薪水只有区区300英镑(约合577美元)。而美国宇航员的基本年薪就高达8.5万美元。所以好多年轻技术人才大学毕业后宁愿投奔待遇优厚、发展空间大的公司和企业。
三是风险大。在航天员职业光环的背后,隐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危险。人类征服太空史上,有近30名宇航员献出了宝贵的年轻生命。而长时间在极限状态下的训练和工作,常常会给宇航员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严重损伤。
前苏联航天试验员维克多·列尼说:“90%从太空返回的宇航员自我感觉极差,而且不是所有的人最终都能康复,失重状态对人的整个躯体都有害,尤其是对骨骼和肌肉组织。”也难怪俄罗斯人将宇航员列为第五大危险职业了。
新闻故事 首批宇航员,两家挤一套房
在莫斯科东北40公里处,矗立着一座举世闻名的航天城——星城。正如它的名字昭示的那样,这里是航天明星辈出的地方,从世界首位“太空人”加加林到首个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从太空行走第一人列昂诺夫到创下连续滞留太空时间最长纪录的波利亚科夫,真可谓是群星璀璨。
1960年3月7日,苏联首支宇航员大队正式成立,加加林即是首批20位成员之一。由于种种原因,这20名先驱成员中只有12人圆了飞天梦。其中一位航天先驱者维克多·戈尔巴特科曾在宇航员大队成立45周年之际接受俄塔社采访,回忆了当年的艰苦创业生涯。
“大队成立之初,队里不允许我们把家属接到莫斯科。但是我、加加林和基托夫坚持不能与娇妻爱子两地分居。后来队里做了让步。”
集训的第一个月,宇航员们住在临时装修过的莫斯科机场兵营中,后来才搬到列宁大街,每两家共享一套两居室房子。这一待遇在当时已是相当优厚的,因为这些宇航先驱们要面临极其严峻的考验,必须为他们提供正常的生活环境。
“困难很多,训练任务很繁重,身体测试也极其严格。”戈尔巴特科说。由于当时谁也不清楚,太空环境对人身体影响究竟有多大,所以测试标准定得非常之高,“离心机的过载高达12倍(现在一般为8倍)。气压舱训练时的压力标准相当于14公里-15公里高空的气压,而且受训者只戴一副氧气罩。”据戈尔巴特科回忆,一位队员因为无法承受离心机训练而被除名。(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任之)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