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事关百姓生活的部分产品先后涨价,如油、粮、猪肉等等,尤以食用油为最。受此影响,今年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长1.9%,创2005年3月以来新高。
期货带动现货涨
毋庸讳言,粮油等农副食品涨价对于居民,尤其是那些低收入人群来说,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进入11月以来一场波及全国的粮油价格上涨——在北京,米、面、菜及主副食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攀升,其中食用油、面粉价格涨幅超过10%。中新社发任海霞摄(资料图片)
“又要等几天了,不知道会不会再涨价?”站在家乐福超市橙黄色的油品货架前,冯老伯失望地说。听邻居讲,这两天家乐福的海狮大豆油正在搞活动,于是老夫妻就专程过来买。
“最近半个月,大豆油价格涨得较快,就说我平时用的海狮大豆油,今年最低的时候不过29元,现在要40元出头了。我和老伴儿一直在等超市促销,没想到还是来晚了一步。”冯老伯说。实际上,不仅是海狮大豆油,包括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海狮玉米油等产品也在12月12日晚家乐福超市出现缺货的现象,价格签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此货暂缺,预计3天到货。”
冯老伯口中的粮油涨价始于今年11月底。“大豆油十几天内‘三联跳’。”上海某大卖场食品高级经理祝先生感叹说,以海狮大豆油为例,价格从11月初的37元,到11月底40元,现在则是42元。”
事实上,早在10月初祝先生就获知了食用油要涨价的消息,该超市于是迅速囤了一批货,主要是海狮和福临门的大豆油。“这次涨价实际上早有预兆,今年下半年,国际原料价格一直在涨,我国现在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大豆油价格自然就涨上去了”,祝先生说。
粮油上涨的现象并非上海独有。据新华社报道,自今年8月份开始,北京市场食用油价格开始震荡上扬,进入11月份,北京的米价、面价、菜价及主副食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食用油价格上涨一成,面粉价格涨幅超过10%。山东、广东等地也出现了粮油价格上涨的情况。
在珠江期货分析师李杨看来,这一轮粮油行情主要是期货带动现货造成的。他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大豆库存一直比较充裕。同时,随着禽流感影响日渐下降,去年以来囤积的大量玉米和大豆终于看准时机掀起了这波上涨的行情。”
12月12日的数据显示,经过前一轮大涨过后的回调整理,目前豆油和玉米结束了调整,正在向前期的高点迈进。玉米主力合约以1614元收盘,当日最高价格为1626元,较前期最高点1649元仅低23元。豆油当日收盘价6786元,最高价为6808元,此前新高为6948元。
粮油企业有点忙
“这两天销量有所下降”,日清油脂公司销售人员伏先生在电话中说。几天前,他还忙得不可开交。“因为上月底油价上涨,公司业务也跟着增加了。因为我们日清的产品比海狮和金龙鱼等大众产品稍贵,随着大量产品投放市场,销量这两天开始下调。”
针对本轮粮油价格上涨,上海市经委表示,暂不出台限价令,如果油价上涨过快,政府将对市场价格进行干预。近期,上海紧急增购了4万吨油源,使上海市总货源达到全年食用油消费量的1/3以上。
伏先生告诉记者,“虽然最近生意稍有好转,不过公司近年来还是处于亏损状态,尤其是大豆油。原因在于,大豆油的销售渠道主要是超市、卖场,而他们采取的是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故而进货价格压得很低。所以往往卖得越好,可能越亏。像海狮这类热销产品也不排除这种可能。相反,一些高档油品,如玉米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大。我们日本老板之所以还在坚持,主要是看中中高档产品这块市场。”实际上,随着国际玉米行情看好,玉米油的价格也出现上涨。
而作为消费者的另一群体——饭店,面对这轮粮油上涨似乎较为冷静。上海某饭店大堂经理何先生表示,“饭店菜价近期没有涨价,一方面是为了留住老顾客,更重要的是餐饮素来就是毛利较高的行业,油价即使涨了,我们的生意也不会亏本,最多是赚得少点而已。”
何先生说,“变化之处在于购买的食用油类型不同,以前我们多数买零拷油,也就是散装油,现在这类油一斤涨了1块多,所以现在更多趁超市促销时大量购进桶装油,一次买很多箱。”实际上,这也正是部分超市出现短暂脱销的原因之一。
像何先生所在饭店的情况较为普遍。记者随机走访了密云路附近的多数饭店,价格并未出现明显变化。
尽管如此,粮油上涨的隐忧并未消除。李杨分析道:“近期,农产品期货更是一路上扬,整体比较强势,尤其是豆油和玉米,二者基本面支撑较为强劲,近期还有上涨的空间。因此,现货短期内整体下调的可能性不大。”不过,他同时表示,“因为粮油涉及到国计民生,政府已经出台调控措施,因此,现货的价格不会紧随期货大幅度上涨。”
12月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国家临时存储粮食销售办法》,针对今夏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的小麦,以及中央储备粮公司近期即将开始收购的玉米等粮食作物,做出了详细规定。国家将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安排临时存储粮在粮食批发市场上“常年、常时、公开”竞价销售,以保持粮油市场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
来自国家粮油交易中心的最新消息显示,有关部门本周四将继续拍卖今年夏天收购的托市小麦,总拍卖数量达到100万吨。
通胀压力需重视
数据显示,今年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长1.9%,创2005年3月以来新高。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师祁京梅预计,12月我国CPI将继续这一上涨态势,因为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后继效应大,预计12月CPI涨幅将保持在1.8%左右的水平。“因此,通胀的可能性不容忽视”,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维这样认为。
对于物价上涨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较为乐观。
张军认为,“现在通胀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如果能源能推动中国走向通胀的话,早在2003年就该爆发了。目前,我国的通胀压力主要存在投资领域,但还未达到形成规模通胀的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产能过剩的基本面决定了不可能通胀;二是货币政策越来越老道。”(李扬)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赵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