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丘: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阿丘;刚才在正式开始前播放的是我采访纪连海纪老师的片段;之所以放这段,是因为今天和我共同搭挡主持的是纪连海老师,有请。
纪连海:大家好,我是北师大附中的历史老师纪连海,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见面。
阿 丘:纪老师呀,要说来农大,那可是我一直以来都梦寐以求的事情。
纪连海:哦,那是为什么呢?
阿 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振兴,从小的时候,我就想能上了农业大学,将来靠农业科技让我们国家富强起来。
纪连海:想不到,阿丘是人小志气大。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为特色和优势的综合性大学。
阿
丘:数代农大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与祖国和人民保持着最紧密的血肉联系,形成了学校特有的勤勉持重、爱国忧民的精神传统和严谨求实、厚德博学的办学传统。
纪连海:
国富民殷、强农为本,今天的中国农大保持着农业优势学科,发展着多种新兴学科,同瞬息万变的世界紧密相连。中国农业大学正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目标迈进。
阿 丘:
所以,我们今天也将演讲的地点选在了这里。您看我们身后这个背景版,《CCTV2006年度三农人物走进高校面对面》,今天是“走进高校面对面”的第一场。
纪连海:您看今天我们这里高朋满座。首先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农大的校长,陈章良校长,陈校长也是我们这次年度三农人物的评委之一。
阿
丘:陈校长,我可是非常得崇拜您啊。我们陈校长30岁就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有“青年诺贝尔”之称的贾乌德.侯赛因奖,34岁就担任了北京大学的副校长,真是年轻有为呀!…坐在陈校长右边的是,奥运会举重冠军占旭刚。我记得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你那奋力一举,在场上那一声咆哮,啊…让我们全世界的华人都为你骄傲!
现场播放活动推介金运成、陆永康的短片。
阿
丘:我们还有两位嘉宾,而且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县委书记,推行“民情沟通日”制度,倾听百姓心声的金运成、跪着教学38年的贵州乡村教师陆永康。今天到场的嘉宾还包括,著名诗人汪国真,著名歌手李琛等。
阿
丘:在去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三农人物”推介活动,评选出的年度三农人物有草鞋书记刘银昌,有关注贫困山区儿童教育的爱心歌手丛飞,有无偿为陌生人捐肝第一人罗玮,有关注禽流感国家总畜牧师贾幼陵,还有著名的农民笑星赵本山。纪老师,我们这个
“年度三农人物推介活动”您了解吗?
纪连海:当然了解,从去年我一直非常关注,今年包括一些候选人、评选的进程,我都非常关注,他们都是我们这个年度里推动三农进程的人。
阿 丘:今天就让我们来再来感受一下他们当中典型的力量。请看我们的宣传片。 现场播放金运成宣传片
阿 丘:有请浙江省常山县县委书记金运成
“三农”是我最大的情结——浙江省常山县县委书记金运成书记在中农大的演讲
金运成:中农大的同学们大家好!
中农大是我们全国农业学科里的最高学府,中农大的学生都怀有一份对“三农”的热情和责任。我很羡慕你们,因为如果能像你们一样,我就可以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今天,从我走进中农大校园的那一刻,看到一位位朝气蓬勃的农大学子,我由衷地感慨,我想起了20多前的校园生活,想起了我的大学时代。同时,我也非常荣幸,作为一名县委书记,有很多人听过我的报告和演讲,但对我来说,学生几乎是我最乐于为之作演讲的听众。
我是农民的儿子,而且是世世代代农民的儿子,虽然现在已经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但“农民”的烙印已经在我身上深深地打下了。我出生在浙西一个贫苦的农家,父亲早早地离开了我们,小时候,我和母亲相依为命。由于母亲身体不好,我14岁就到生产队参加劳动。为了替母亲承担部分养家的责任,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一边种田,一边读书。在我考上大学时,母亲已年近60,由于过渡操劳,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考虑到我上的学校离老家很远,母亲无人照料,在上大学期间,我毅然带上母亲,我要让母亲知道“我在哪,妈妈就在哪,家就在哪。”我清楚地记得,我和母亲俩人住在学校照顾给我们的一间不足5个平米的小房子里,烧饭、吃饭、睡觉全在里面。为攒下每个学期的学杂费以及我和母亲的伙食费,课余时间我都会骑着一辆破旧的“海狮”牌自行车,到离学校10多公里的地方打工,每月挣下几十元钱。为节约开支,那个时候我很少到食堂买饭菜,更多的时候是自己烧一盒米饭,用酱油拌着吃;难得有一份好菜,哪怕就是一块排骨,也成了我们母子两人眼中的美味,你推我让,谁也舍不得吃。晚上,我就和母亲睡一张钢丝床,母亲睡这头,我睡那头,要是母亲不舒服,我还要爬起来照顾母亲。由于那个时候经常吃不饱饭和营养不良,使我落下了老胃病。我幼年丧父,一个姐姐也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但在我面前,母亲没有发出一声叹息,母亲用单薄的臂膀撑起了不完整的家,在我心里没有留下一丝丝父亲早逝带来的阴影,母亲对我的爱始终是含蓄却深不可言的。而我对母亲的依赖犹如流云附着于青天,亦是难分难离。正是身为农民的母亲对我这种无私而又沉重的爱,让我参加工作以及走上领导岗位以后,我始终能保持一种对母亲以及对所有农民的特殊情感。
一名干部如果不孝敬自己的父母,那他也不可能尊重农民。自18岁走进大学校园,22岁参加工作,至今已有20多个年头,见过了诸多的繁华热闹,但是深深的农民情结在我心头始终挥之不去。每次下乡,看到夏季绿油油长满作物的田地或是冬季荒凉萧疏的田地,看到纯朴的农民,我的内心都有一种严肃的崇敬。2006年夏天,我所工作的县里的理科高考状元王欣欣接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新生录取通知书》。由于家境贫寒,学费没有着落,王欣欣心生辍学念头。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当即要求县委办召集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商讨帮扶措施。第二天,我就冒着烈日带着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赶到王欣欣家,专程给王欣欣送去了一年的学杂费,还为她联系到一家企业作为假期社会实践点,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同时获得一定的报酬。可能有人会说,一个县委书记应该把方向、谋全局,不必为这些“芝麻绿豆大”的事浪费精力。但我始终认为:群众的事,没有大小之分,再小也是天大的事。其实,农民群众是最容易满足的,有时候政府为群众解决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但在群众心里,却是党和政府为他们解决了天大的难题。其实,我这个人平时是很少流眼泪的,但看到农民流泪,我却总有一种流泪的冲动。见不得农民流泪,我想正出自一种深深的农民情结,正因为具有这种情怀,心里才能始终装着农民的冷暖安危。每到一个地方工作,我都把大半的时间花在基层。我喜欢进村入户,或是直接到田间,蹲下身子和田间劳作的农民交流,了解农民群众所想、所急、所需、所盼,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我尤其乐意把自己当作农民中的一员,真正和农民处成“一家人”。在衢州市柯城区工作期间,我走遍了全区267个行政村,到常山县工作不到一年,我已经跑过全县342个行政村中近半数行政村。我深深地意识到,在当今的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农民还是弱势群体,随时可能因为就学、就医或天灾返贫,政府应该真正肩负起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责任。虽然财政紧张,但常山在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确实不遗余力。目前,常山已经建立了农村五项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常山县的低保家庭子女全部免费入学,五保老人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86.6%和92%,全县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8.6%。
“对农民好,就要让农民群众发家致富”。干部并不是农民群众的“父母官”,农民才是干部的衣食父母,农民群众一日不富,干部要三日不宁,只有让生产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才是对“衣食父母”的最大回报。想发家致富,这是当前农民最迫切的想法。我始终觉得,农民的想法就是我作决策、做工作的第一信号。要让农民腰包尽快鼓起来,必须让农民有一技之长。我到常山任职后,县财政每年都安排260多万农民培训专项资金用于新型农民技能等级培训,全县每位农民,均可参加3个月以上技能等级培训,政府按照每人每月300元的资金给予补助。目前,常山新型农民技能等级培训班已培训1000多名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一批农村青年拿到了技能等级证书,他们的月收入比没有等级证的高出三分之一。同时,我还先后两次为新型农民技能等级培训班的学员讲课,这在我们全市乃至全省都是首开先河的。减少农民和农业产业化是农民致富的双轮,缺一不可。胡柚是常山的传统产业,也是常山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但近几年市场波动大,柚农面临增产不增收的严峻局面。有人说,常山胡柚的文章越来越难做,再也做不出什么花头了。但我却始终认为,只要对农民有利,再难的事我们也要做好!通过深入调研,我给胡柚产业开出了两个“方”。一是实施胡柚“三联三增”产销协作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推进胡柚集约化生产。农业龙头企业联基地、联农户、联市场,并达到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的配套政策是:多为柚农增收作贡献的企业,政府多扶持,少贡献少扶持,没贡献没扶持;“龙头”不搞终身制,实行动态管理。二是按《欧盟食品卫生法》制定的洋标准建胡柚出口基地。为落实出口基地,我多次深入柚农家中,给柚农讲其中的利害得失。去年以来,常山胡柚已经打进欧盟、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仅胡柚一项,常山全县农民人均增收700元。同时,为打响常山胡柚的品牌,我将胡柚产业注入了文化的内涵,提出常山要打造“中国柚都石城”,就在上个月我们举办了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中国常山胡柚文化节”,吸引了大批客商和专家、学者参会,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农家乐”旅游是近两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型旅游业态,深受大城市居民的欢迎,也是新时期农民不出家门就能增收致富的一个好项目。我在衢州市柯城区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地处偏僻的村庄叫黄土坽村,由于村庄坐落在大山里,农民靠山吃山,全村几乎半数以上的农民有土法造纸的竹料淹塘,不仅浪费毛竹资源,污染环境,而且经济效益也不高。为此,结合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我带领有关部门到该村进行专题调研,决心让村民改变靠山吃山、无序利用毛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状。在调研中我发现,道路不畅是影响该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我把通村道路建设列入2003年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在区人代会上向人大代表公开承诺,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经过18个月的艰苦施工,全长23公里,投资2300万元的通村公路终于顺利竣工,实现了该村群众几代人的心愿。同时,全面关停了土法造纸厂,还村民一片青山绿水,毛竹产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该村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走出了一条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实现山区农民就地增收脱贫的新路子。该村2005年接待游客
6万多人次,营业额达183多万元,直接从业农民人均纯增收8000多元,间接带动1万多名农民增收,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和“二星级乡村旅游点”。由于重视农民增收致富,我在柯城工作时,柯城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都保持二位数的增幅,到常山后,该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连年保持衢州市第一。
“不仅要让农民致富,还要保障农民应有的权利”。
我在柯城区工作时,到一个叫蒋村的地方蹲点调研,蒋村、祝家山、荞麦坞村等几个村的村民向我反映,由于没有防洪工程,年年要受洪水灾害,隔溪相望的祝家山和荞麦坞村多次为建防洪工程而结怨,两村干部互不往来,群众怨气很大,甚至对镇村要求群众配合的各项工作产生了抵触情绪。经过了解,其实群众梦寐以求的防洪堤只要600米长,投资也不过20多万,但由于村民和干部缺少沟通,不但防洪堤没修好,干群关系也到了僵化的地步。初到常山工作,我接待过一位对村干部咬牙切齿的上访农民。从进门开始,上访者一直骂村干部腐败,说是村集体的财产都让村干部吃光、用光、拿光了,这样的人怎么还能够当干部。送走上访者,我立即请有关部门详细调查了相关情况。得出的结果让我放下了心,村集体资金用于建标准厂房出租发展集体经济,村干部没有大吃大喝,有的还自家贴钱招待外地来的客商。各项工作要进村入户,但村民不配合;村民喊腐败,干部喊冤枉,这症结在哪?在此之前,我接待的许多农民群众也反映村干部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实际上只有极少数村干部存在问题。我感觉,造成这种干群矛盾的根源在于双方缺少沟通,久而久之,双方误会加深导致矛盾激化。
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将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哪一项也离不开干群的同心合力,但目前干群沟通渠道不畅、关系不融洽却是最大障碍,必须找到一个能让村干部和群众平等沟通的载体,解决这一问题。2005年12月,在我倡导下,常山县建立了“民情沟通日”制度,把每月10日作为“民情沟通日”。沟通日里,群众与村干部面对面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干部宣传方针政策,及时了解村情民意,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村民及时了解干部的工作,表达合理诉求,与村干部在互动中理顺情绪,从而使不少长期积累易于激化的矛盾得到了化解。这项制度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农村干部的积极响应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它拓宽了沟通交流渠道,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提高了乡村干部的素质,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合力;落实了群众民主权利,规范了村务管理;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随着沟通日制度的深入实施,少数村干部出现了畏难情绪。因为沟通日制度对村干部的口才、知识、能力等都是一种检验、考验,由此形成的倒逼机制给村干部带来了巨大压力。我又抓住这一契机,把“民情沟通日”制度的实施纳入乡镇、农村干部工作考核,多次为全县342个行政村的主职干部上教育课,鼓励、支持村干部参加继续教育,在常山涌现出三百“村官”钟情大专函授的喜人现象。目前,“民情沟通日”活动已经成为常山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和要求正通过“民情沟通日”,传达到农民群众。
同时,“民情沟通日”制度的实施犹如春雨,令常山农村的和谐之风扑面而来。我们那里有一个村叫赤阳江村,这个村在常山远近闻名:一是灌溉难,二是出过村民把村干部当“对头”砍的事。不过,去年12月村里第一次“民情沟通日”之后,村民发现,赤阳江的各家各户再也不用轮着吃饭、睡觉“抢”水了,因为今年3月,1900米长的三面光渠道在县、乡和村里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完工了。不知不觉中,村民把村干部当作值得信赖的朋友、靠山。村里有110多亩鱼塘租给外地客商,由于资金紧张,租金已经延后了2个多月。涉及到的80余户村民都把这事全权交给村干部处理,尽管兑付日子变了两次,但村民都相信村干部能处理好,从未发生过村民抓鱼抵租的事。多年来,赤阳江村干部也想做事。但在多数村民记忆里,以前村干部提出做什么事,村民不是冷眼旁观,就是顶着干——要钱没有,出工免谈。闹得后来许多事关村里发展、建设的事,村干部只在心里想,不敢付诸行动。“民情沟通日”实施的短短一年时间,赤阳江出现令人振奋的三变:“抢”水变“让”水;“对头”变“朋友”;“顶牛”变“抱团”。现在的赤阳江村依然远近闻名,不同的是,因为“村里有事,一呼百应。”
“民情沟通日”制度也得到了省市领导和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以及中纪委、中宣部内部信息均分别作了报道。衢州市委书记厉志海更是先后三次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这一做法,市委专门下发文件,在全市推广这项制度。目前,全市2601个行政村参与“民情沟通日”活动的群众达78万余人次,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和答复,党群干群和谐了,真正做到听民声、化民怨、顺民意、解民难、护民利,树立了党委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同学们,农村是最广阔的天地,你们都是我们国家农业领域的顶尖人才,中国农业的希望在你们。我是一个痴情“三农”的人。我相信,中国农业有你们、有无数像我一样的干部,有党的好政策,解决“三农”问题,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新农村完成可以实现。我的身上有深深的农民情结,我深深地爱着农民的父母,爱着这片养育我们农民的土地,正因如此,我会永远亲近农村,亲近农民,亲近农业。农业是有着很大潜力的产业,农村是最广阔的天地,农民是最纯朴的群体,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之后,能走进农村,投身农业,回馈农民,为“三农”作出积极的贡献。我也希望我们常山县能成为中农大学生实践“三农”的基地,我热忱欢迎同学们到常山指导和实践。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李培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