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商会秘书长马乔治:中国保护关键行业是必要的
与美国企业相比,欧盟企业似乎更加善于在中国经营。根据中国欧盟商会的统计,目前83%的欧盟企业在中国都是盈利的,远超过美国企业的64%。
中国欧盟商会秘书长马乔治(Giorgio Magistrlli)说,因为看到了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外商投资的巨大吸引力,所以在2000年10月19日成立了中国欧盟商会。 其一年一度的建议书,也成为欧盟委员会制定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
今年发布的建议书指出,从中国政府的行动和表态中看出,“中国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看法正在发生改变”,并且在描述中国政府的新政策时,提到“经济国家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这两个并不受欢迎的词语。不过马乔治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欧盟商会理解中国加强对关键产业保护的做法,欧盟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热情,并不会为这些因素而消退。
理解中国的政策变化
《21世纪》:中欧商会如何评价中国入世五周年来的变化,对哪些行业的开放程度比较满意,认为哪些行业还应该改善?
马乔治:中国入世不但对于中国,对世界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每个人都从中获益。所有行业都在变化,尤其是最近三年,中国的开放程度继续提高,欧盟进入中国的直接投资也正在上升,根据我们的统计,83%的欧盟企业在中国都是盈利的。
《21世纪》:欧盟商会接下来希望中国政府继续做出超过入世承诺的开放吗?
马乔治:WTO入世承诺本身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框架,我们要看中国对于WTO承诺的执行情况,也希望可以多介绍一些欧洲的经验给中国政府。比如在金融、电信、汽车方面,我相信我们的经验应该很有帮助。
《21世纪》:中国政府在外资方面的政策变化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吗?
马乔治:不会。欧洲企业非常尊重中国的改变,中国规范自己的政策是正常的,一个公平的政策环境对我们是有利的,我们能够理解中国政府在对外商政策上的改变。
《21世纪》:欧盟商会发布的建议书中,着重提到了中国“十一五”规划中体现出“经济国家主义”,这是你们接下来关注的一个重点吗?
马乔治:我们认为一些保护关键行业的措施对于中国是必要的,因为中国有些行业确实需要巩固,我们理解中国政府对汽车、IT、石化等行业的保护。
欧盟企业看中中国市场
《21世纪》:过去一年,中国得到的外商投资出现小幅度下降,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马乔治:越来越多的欧盟企业来到中国投资,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如果中国对金融市场开放,对欧盟相关企业来说肯定是有利的。
《21世纪》:建议书中提到,很多欧盟企业非常看重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些投资会不会在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之后撤走,转移到其他国家?
马乔治:这是三年前广泛出现的情况,但是现在已经开始变化,越来越多的欧盟企业为中国市场而来。他们在中国生产商品,不是出口到其他国家,而是在中国本地销售,因此中国劳动力成本不再是一个主要因素。但是必须看到,几年前,大部分企业来到中国都会选择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但现在他们在向沈阳、南京、成都等二级城市和内陆转移,毕竟这些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会低一些。亚洲其他国家如印度、越南等吸引外资的份额确实在增长,会对中国形成挑战。但是必须看到,中国的市场潜力非常大,企业更重视中国市场,所以其他国家的竞争对中国不会是个主要问题。
《21世纪》:什么会是外资接下来在中国投资的主要问题呢?
马乔治:这些问题我们在建议书中也反复谈到,比如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中国政府政策执行的透明度,还有我们希望看到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
对中欧贸易关系乐观
《21世纪》:今年欧盟发布了一份对华贸易投资的最新文件,外界评论这份文件对中国的态度更加严厉,你们对这份文件有什么评价?
马乔治:我们对欧盟新文件的决策有很大影响,因为我们和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的联系非常密切,同时我们也代表了1000多家欧盟在华企业。如果你认真阅读了新的文件,它的目的其实是希望和中国有更多的合作,不仅是为了欧洲,也是为了中国。这份文件中专门强调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市场的重要性,除了欧盟企业之外,如果中国企业希望有更好的发展,这也是一个必须得到解决的问题。
《21世纪》:从去年开始,中国和欧盟之间出现了很多贸易摩擦。欧盟内部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东欧、南欧国家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这会让未来的欧盟更加趋向于贸易保护主义吗?
马乔治:我们一直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这对经济并无益处。如果你看了曼德尔森委员对中国的言论,这一点非常明确。中欧贸易这几年持续增长,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去看个别的事例,而是关注整体情况,所以,我们对中欧贸易关系未来的发展持乐观态度。本报记者 滕晓萌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