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焕梅:每天坚持做三件好事
■事迹回放
30年前她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下:每天要坚持做三件好事儿。
“那时我刚20多岁,转眼30年了,我一直努力坚持着这句承诺。”路焕梅说,她当初做出这样承诺,只是缘于做好事让她找到了一种幸福感,那种感觉是任何所得或成功无法替代的,她被那种感觉强烈地吸引着。
从捡路上的石子到扶贫济困,从街头劝架到救死扶伤……年复一年,她坚持下来了。30年后的今天,回首她走过来的路,熟识她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 可她却说:“不值一提,不值一提,要是每天再多做几件就好了,做好事心里舒坦。”
今年国庆期间,路焕梅收留了84岁的孤寡老人迈克。这位一直想在中国安家、安度晚年的美国老人终于如愿以偿。路焕梅还为老人取了个中国名字叫“晚幸”。由于年岁已高,迈克上下台阶时,路焕梅要搀扶着。老人不能蹲着如厕,路焕梅就买来坐便器。每次大便后她还要给老人擦屁股,有时还要擦洗下身。
老人感动得常用英文说,上帝让我在中国遇到了好人,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一天做三件好事容易,可每天都做三件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但路焕梅做到了。“有些事儿可小咧。”路焕梅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她做好事不分大小,但全是力所能及。比如,路焕梅买东西回来发现别人多找钱了,她也送回去,有次多找了2块,她又花5元”的费“给送回去了。
在路焕梅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录:2003年元月5日,我到医院为公公买药,途中看到县邮局南边路面上有一片碎玻璃,想要是有人踩上肯定会扎脚,我到附近商店里借了扫把和簸箕,把碎玻璃收了起来送给了废品站……2004年9月15日晨,我和单位的素芬在去晨练途中,发现路上有两块石头,我俩二话没说,上前将石头抬走……
究竟路焕梅做过多少好事?
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她说她最爱关注孩子上学的事。“我喜欢知识,所以最看不得有孩子失学。”
在路焕梅家记者看到好多来信,都是贫困生寄来的。
河北大学孙胜强同学来信说:我在临城李家乡韩村是全村唯一的大学生,但因贫穷一度产生辍学的念头,是您路阿姨资助我1000多元学费,才使我迈进了大学的门槛。现在,我已经分配到秦皇岛学校任教,希望你来这里度假游玩。
路焕梅爱管“闲事”,这在临城是出了名的。在菜市场给别人劝架她挨过打;帮别人开过养鸡场;路上抢救过车祸伤员……也许是因为路焕梅的善良,好多与她接触过的人后来跟她都像亲戚一样。曾被路焕梅救助过的卖粉条的妇女李俊芳,现在已和她结为干姐妹。
翻阅路焕梅的日记,记者没有看到一句豪言壮语,但是,有一句朴实的话拨动了记者的心弦:群众的需要就是我的工作。
这是多么普通的一句话,但要天天做下去谈何容易?
然而,路焕梅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印证着这句话。30多年来,她做到了见难必助、见危必救、见义勇为。1976年她高中还没有毕业,就被乡政府和村民请到村里当了支部书记。然后,又进乡到县。她觉得官越大担子就越重,特别是那些弱势群体,贫困学生、乞丐等,让她吃不香睡不着,为了多帮助这些人,她决定每月拿出部分工资建立了个人“扶贫基金”。
在路焕梅的带动下,她的很多同事也成了“活雷锋”。她们经常到贫困户家送温暖、解难题、献爱心。就是走路也是如此,如果她们碰到路上有石头,就主动搬走清扫干净,以方便大家。
近朱者赤。现在,路焕梅的两个女儿在学校也是出了名的勤工俭学、助人为乐的“新闻人物”。特别是她二女儿媛媛在英国读研,那里的师生都称她是校园里的“施善公主”。
■报道影响
今年2月12日,经本报报道后,路焕梅的故事立刻在当地传为佳话。10月18日《美国八旬翁欲在华度晚年好心路焕梅自愿奉养老人》又在本报头版头条刊发,全国几十家媒体相继转载了路焕梅的事迹,还有媒体专门前往邢台临城采访路焕梅。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临城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悄然学习起路焕梅,从捡路上的石子到扶盲人过马路……渐成一股清新的风。她的一位同事说,“我现在受路焕梅的影响,每次走在路上,发现路上有石头,二话不说准上前把石头抬走。”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