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对于当代艺术的意义,可以用“奥斯卡”来形容,它与威尼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立为世界三大艺术展。筹备一年多的“卡塞尔文献展50年———移动的档案馆”昨天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这一活动是对1955年诞生的卡塞尔文献展的总结和梳理,也让中国观众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个展览所体现的当代艺术半个世纪的变迁。 据悉,在重庆的展览结束后,它下一站将是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50年内11次文献展
为了更好地呈现卡塞尔文献展半个世纪的历程,今年9月,卡塞尔文献展举办了50周年回顾纪念展,并开始其世界巡展。世界巡展由德国文化关系学院组织,共设置11个空间,每一个空间中,不但专题陈列历届文献展的文本、图片和宣传材料,还邀请历届文献展上获奖的艺术家或年轻艺术家创作一件与之相呼应的作品。卡塞尔文献展历届档案文献资料与巡回展览相结合的形式构成了“移动的档案馆”,重庆是其在亚洲“移动”的第一站,下月,这一展览将抵达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随后赴新加坡。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此次以3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呈现这一重要活动,11个空间按照时间顺序被安置在三层楼内,给观众一种历史纵深感。
受战争重建影响,前两届文献展几乎可以说是在废墟上进行的,第二届的参展艺术家阿诺特·波德曾在荒废的橘园宫前设计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装置,由自立的U或L形矮白砖墙所构成,感觉像剧院中的舞台幕后的现代雕塑;为纪念展创作的年轻艺术家凯·弗克勒出生在第二届文献展之后,在他的作品中,他将陈列厅切断,采用自立的L形墙体封接,与几十年前的作品和展览环境相呼应。
展览并非为中国度身定做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执行馆长、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斌介绍,“卡塞尔文献展50年———移动的档案馆”展从11月23日起就开始进行布展工作。“11个空间和内部布局都按照德方的要求进行,他们对材料、尺寸和涂料等都有要求。”他说,“除了因展场不同,11个空间的排列有所不同外,重庆的展览与先前在西班牙等的展览视觉效果一样,相信随后在上海也不会有太大区别,这也突出了他们‘移动的档案馆’概念。”
此次回顾展上,对以往卡塞尔文献展的回顾采用文本等方式,新作品也以平面为多,安静而简单。上海东方早报记者提出,这样的展览能否吸引中国观众?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特聘任教授张奇开表示,回顾展并非为中国度身定做,“对于国内观众来说,有这样一件事情,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与兴趣,能够开始了解卡塞尔文献展,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而对于学术界来说,此次活动也为国内双年展等大型艺术活动提供借鉴。据悉,“文献展启示———策划与批评意识”学术研讨会今天在四川美术学院召开。
四川美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罗中立担任此次回顾展的组委会主任,卡塞尔市副市长、中国美院院长许江等出席了昨天的开幕式。
德国卡塞尔文献艺术展于1955年在卡塞尔画家阿诺特·波德教授(ArnoldBode)的组织下首次举办,该展览试图通过展示20世纪艺术的形式,重新将二战之后的德国纳入与世界的对话以及国际艺术大观的行列中,该展以“历史的、文献的、重构的”为展览宗旨。文献艺术展每隔四年或五年举行一次,展出100天,偏重于以雕塑、装置、绘画等表现形式,展示当代各种思潮和国际前卫艺术,与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并列世界三大视觉艺术展,是公认的世界当代艺术展中最具权威的一个展览。
“卡塞尔文献展50年———移动中的档案馆”此次抵达重庆,是因为四川美术学院与卡塞尔文献展有一段曲折的历史渊源。据介绍,参与策划卡塞尔文献展的国际著名策展人哈尔特·塞曼1970年代初曾邀请以四川美术学院师生作为主要创作力量的《收租院》群雕参加卡塞尔,因为这一作品与当时方兴未艾的艺术潮流不谋而合,但最终却因为历史原因与卡塞尔文献展失之交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