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社记者
魏晞
“后过渡期”,这是中国入世五周年后出现的新词,但对中资银行来说,“襁褓”中的日子已经结束。自本周第一个工作日起,中、外资银行将以平等身份竞争。相较五年前,与世界共舞——这是人们对中国银行业更为积极、更为理性、也更为乐观的思考。
是“华尔兹”?还是“北京平四”?
在新的“舞池”里,内外资银行即将共同演绎的不是“华尔兹”,也不是“北京平四”,而是兼具所长的新“舞步”。北京银行副行长侯德民,这位由北京银行外资股东、荷兰ING集团派驻的“洋高管”对记者表示,“任何一家银行若想在中国取得成功,都需要把国际银行业先进经验与当地形势相结合”。
换言之,任何一家中资银行要想立于不败,也必须揉外资银行所长为己所用。短时间内,中资银行仍将主导国内银行业发展方向。正如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所说,中资银行植根于中国,有着对本土市场的深刻认识、架构完善的服务网络和广泛的客户基础,长期以来在民众心目中建立的信用和文化认同并不会在短期内被外资银行取代。
马蔚华认为,尽管外资银行有上百年的历史、优秀的人才、先进的管理经验、国际化的网络、世界知名的品牌,但“中资银行已具备与外资竞争的基础”。
中资银行:谁是你的舞伴?
中资银行们最可信赖的“舞伴”,似乎并不都是“自己人”。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在此前曾颇为客观地指出,未来几年里,几大国有商业银行会“打得一塌糊涂”。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之后,我们面对的,或许是来自中资银行间的竞争。
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银行业竞争发生了根本变化。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工行、建行、中行、交行先后引入了来自国外的战略投资者,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已经或正在引入外资。中外资银行从过去的“狼来了”,成为现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可以想象,建设银行会非常积极地引入美洲银行的技术和产品,并且很快在其全国网络上推开。中国银行同样会引进苏格兰皇家银行和瑞士银行的产品和技术,并在中国银行的网络上推开。这就改变了国内银行业竞争的根本格局——银行间的竞争不仅升格为国际水平的竞争,也变成与外资结合后的中资银行间的竞争。
未来:更广、更宽的“舞池”
“竞争是好事”,这已是共识。朱民认为,竞争、特别是几大国有商业银行间竞争的最终结果,将从根本上推动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中国银行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从中国入世到金融业全面开放的五年间,中国主要商业银行的税前经营利润增长了近六点四倍,税前资产收益率增长幅度超过四倍。外资银行也在发展,五年来外资银行总资产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比重增至百分之一点八九,外资银行还占有外汇存款业务的百分之八,外汇贷款的百分之二十,以及贸易融资的百分之二十五点一。
过去五年的数字是“镜子”,映射出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步伐。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几年里,不仅中国的银行会更强壮,中国的银行市场也会更宽广。对中、外资银行而言,他们都将拥有更大的“舞池”。 (责任编辑:梅智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