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记者从南京市建邺区获悉,河西新城首部《人口发展规划》出台。根据规划,到2010年河西新城人口承载量最高58万,内容涉及人口、环境、教育、医疗、养老等。目前河西新城发展的步伐远未发挥出应有的职能,其中中部和南部地区人口密度非常低,抑制了中心城区功能的充分发挥,而北部建成区人口密度居高不下容易导致现代服务业聚集受阻。
性别:男多女少
现状:昨天上午,记者从南京市建邺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建邺区25-34岁处于婚育高峰期的男女性别比例达到120:100,男女性别失调,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南京市人口学院尹勤副教授介绍说,目前全国男女比例为119:100,南京男女性别比例是106:100,而建邺区的25-34岁的男女比例达到120:100,远远高于正常值范围。该年龄段人口性别比的偏高,将可能造成劳动力人口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婚龄人口的“挤压”现象,并可能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同时在20-30岁青年人口比例中,建邺区又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表明建邺区新增劳动适龄人口较多,一方面为建邺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又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
对策:预计到2010年,建邺区15-64岁的人口数将达到40万人。一方面是劳动适龄人口的急剧增多,另一方面是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而引起的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减少。建邺区政府在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应倡导新的就业观,着力提升劳动者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尽力满足劳动力人口的就业需求。
医院:北多南少
现状:尹勤副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建邺区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民众的需求还有距离。主要表现在区内存在着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基层医院卫生资源缺乏,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的问题。
具体来说,卫生资源布局相对集中在北部,尤其是三级医院。区内现有的基层医院较少,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且硬件设备落后,经常导致社区医院留不住病人,居民身体稍有不适多直接到大医院挂号就诊。新城建设快速拉开城市发展框架的同时,并没有完全建立健全与现代化新区相适应的卫生医疗资源体系。
对策:近期全区已设置7个社区医疗中心,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到2010年,根据人口发展及分布特征至少设置22个卫生服务站。由此可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可以使居民实现“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康复在社区”的就医模式,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确保群众步行15分钟内能到达最近服务点或医务人员15分钟到达现场抢救,同时按片设点,避免重复建点。
学校:六城区中最少
现状:从整个南京市城区教育资源分布状况来看,建邺区教育资源稀缺,中小学、幼儿园的数量在6个城区之中最少。
随着河西新区的发展规划,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将会有8万人迁入此地生活,随着居民的入住,必然迫切需要有好的学校配套设施,到那时教育将出现供小于求的局面。作为现阶段以人口流动为主,学龄人口呈增长态势的地区,要包括基本建设在内的全方位地改善办学条件,以适应人口变动的需要。按照河西新城区的规划,将有55-60万人入住,根据《南京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规定》中的方法计算,整个河西地区中小学生超过7.7万人、入托幼儿1.9万人。也就是说,整个河西地区应建有初中12所、独立高中12所,小学40所,幼儿园72所。而河西新城区目前现有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加在一起共有70所,离总需求量136所还差近一半。
对策:根据南京2001年的发展战略,河西北部地区规划居住人口33万,设置小学24所578个班。然而,到2004年,入住人口指标基本完成,但学校建设仅过半。建邺区应配建中小学、幼儿园28所,初步落实责任的只有10所。
环境:人多压力大
现状:有关环保专家告诉记者,随着河西新城居住人口的增加,交通网络将更发达,二氧化氮的排放量将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资料显示,2004年,莫愁湖、南湖为劣Ⅴ类水,外秦淮河和南河水系黑臭,长江夹江为Ⅱ类水标准。“十一五”期间,建邺区产业结构将进行优化调整,耗能大、污染重的工业企业将逐步搬迁和关闭,以高新技术为特色的工业结构将逐步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
然而,由于住宅区的大量建设导致河西新城原有的水系结构被破坏,由于市政工程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高密度住宅排放的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对河西水系产生严重污染。预测2010年建邺区生活水污染物和固体废物产生量对于定量分析人口增长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很有意义。
对策:2010年建邺区将产生4800-5400万吨生活废水,由于生活废水循环利用率较低,排放量在全区废水排放总量中占有相当大比重,虽然经过改扩建的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每天能处理64万吨的废水,但未来还需不断完善市政工程建设,逐步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改善本区的水环境。
本报记者 王宏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