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统计局企业调查队对146位进城务工人员进行随机调查,发布了一份详细的“白皮书”。
收入:“同工不同酬”现象仍较普遍农民工收入水平难以与城镇工人比肩,“同工不同酬”现象仍较为普遍,只有同期全市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的一半。
据调查,农民工去年打工平均收入为11626元,每月固定支出为431元,其中用于食品的227元,占总支出比重达52.7%,比同期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高出16.8个百分点。农民工寄回家的钱平均为5660元,占其全部收入的48.7%。
权益:一半以上人没签合同作为高工时、超负荷的劳动主体,五成多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其中,签固定期限合同的农民工占39.7%,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占1.4%,临时合同的占6.2%,没有合同的占52.7%。
尽管农民工已成为城市产业大军,但合法权益还得不到保障。仅6.9%的农民工有双休日,有28.2%的妇女享有带薪休假。作为从事高危工作的农民工群体,有工伤补偿的比例仅为45.2%。在劳动安全保护措施方面,完全没有防护措施的占19.2%,有一些措施的占38.4%,防护措施较为严密的占28.1%。
就业:大多靠老乡介绍,生产工人最多从农民工就业渠道来看,大量农民工结伴进城,51.8%的人是靠亲戚朋友和同乡介绍求职。调查显示,农民工通过在本地打工的老乡或亲友介绍工作的比例为36.3%,由定居在本地的家属朋友介绍工作的占10.9%,通过报纸、广播等媒体或招工广告的占12.3%,通过劳务市场、职业中介机构或招聘会找到工作的占14.3%,自荐到用工单位或自主就业的占20.5%。
从工种来看,农民工大多从事简单体力劳动,以生产工人最多,所占比重达到35.5%,其他从业人数较多的职业分别有服务员、建筑工人、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依次为15.8%、10.3%和8.9%。
子女教育:家长总体表示满意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大多居无定所,只有28.1%的人居住房屋厨卫设施齐全。23%的人栖身工棚、工地和集体宿舍,29.5%租住的房子厨卫不齐全。
从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就学的情况看,在公办学校就学的占88.6%,民办学校的占5.7%,民工学校的5.7%。由于城市雄厚的师资力量,外地农民工对子女教育情况总体感到满意,超六成的家长持认可态度。当问及“就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时,农民工普遍认为学费高、负担重。调查显示,外地民工子女在常就学一年的平均费用为6185元。
心愿:最渴求城市接纳经过磨合,大多数离土离乡的农民对城市没有水土不服,他们渴求早日被城市接纳。68.5%的人表示适应城市生活,50.7%的人对工作条件满意,对目前生活质量感到满意的占30.8%。
绝大多数农民工感到自身仍没有被城市社会所接受,认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占6.2%,认为从事劳动强度大工作的占10%,表示收入不稳定的占10.9%,表示收入太少的占26.4%。希望享有与本地人同样待遇的达到45.9%,其他依次是提供住房和医疗保障、解决子女就学难问题、维护正当权益、降低各种收费,分别占26%、20.6%、23.9%和21.9%。本报记者 蔡 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