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研究生王凤传被诊断出患有尿毒症 三次手术后存活概率仍只有5% 连日来——
24名同窗陪他坚守5%的希望
大家排班轮流陪床坚持写守护日记 同学:出了事才发现他生活的艰辛 导师:让他们懂得珍惜生活
“5%的存活希望,谁也不知道如何向他的母亲张口。仅仅3天啊!我们可能失去一位好兄弟。”中国社科院的研究生小晏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自从12月10日他的同学王凤传因尿毒症被送进医院抢救后,小晏和23名伙伴一直守到今天。 可医生说,结果很不乐观。
守候现场
同学们搭起人墙挡风
今天零时许,酒仙桥华信医院的大厅里聚满了人,18名同学和几个中年人围在通往二楼手术室的楼梯口。有的含着泪,有的微笑着相互鼓励。
在角落的一条长椅上,两个女孩围着小王的父母聊天,话题始终没离开手术。裹着绿色头巾的小王母亲的脸上没什么表情。
记者刚要问,被一个男孩拽到边上:“老太太有脑血栓,一直没跟她解释这病有多严重。”
他又指着一名穿蓝色上衣的女孩说:“她和小王是一个专业的,两天两夜没睡了。”看到记者要上前采访,女孩的眼圈一下子红了,默默埋下头。
在二楼手术室门口,6名男同学坐在大门两侧,狭小的空间里能听到衣服的摩挲声。
半小时后,二楼手术室的门开了,同学们站起来“咚咚”地跑着涌到门口。七八名同学将躺在病床上的小王从二楼手术室平稳地搬到电梯口。小王全身浮肿,眼睛始终紧闭着。
看到憔悴的儿子,老父亲用双手把脸挡住,偷偷擦着眼泪。“赶紧让电梯走!”同学们站在电梯外急喊着。
十几秒后,在一层的电梯口,十来名同学又跑下来,在通往病房的十来米的通道上排成了人墙,“大家把手拉起来,帮他挡风。”一个同学小声招呼着大家。
看着病床从电梯里一点点出来,小王从眼前被推过,大家都没有说话,不过从楼上下来的同学已经将医生的话开始传递,人群中隐约传来几声哭泣声。
“医生说‘结果很不乐观’。”对记者说完这句话,刚才还在笑着劝别人的女生跑到角落里,浑身抖动着,靠在收药费的石台上轻声哭了起来。她身边,放满了同学们在医院陪伴时吃剩的方便面盒。
事件回放
手术后希望仍渺茫同学相伴写日记
王凤传今年23岁,是中国社科院政治经济学专业研二的学生。12月10日夜病发入院后,11日被院方诊断为尿毒症。
他的同学小董告诉记者,当时小王突然从床上坐了起来,捂着胸口说自己特别难受,“他头上不停地冒着冷汗,我们马上把他送到医院检查,没想到……”
小王确诊后,他的同学马上排了值班表,每天三班倒,时刻看着他。
“他爸妈在老家山东,也都没手机,之前一直联系不上,我们真怕他们见不到他最后一面了。后来经过老乡的辗转联系,才找到他们。周二晚上他们才到。”小董说。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在一楼的一张桌子上发现了一个本子,密密麻麻写满了好几页纸。按照医生的要求,同学们详细记录了小王每次饮水和排尿的信息,还有大家的守护日记。
昨晚是小王的第三次手术,也是最关键的一次。今天凌晨1时许,小王的主治医生朝大夫表示,经过3次手术,他们已经把患者的全身都检查了一遍,但始终没有找到出血点,“目前院方还在做全力抢救,希望奇迹能够出现”。
师生感受
同学:发现他的艰难
“他什么事都自己扛着,不想麻烦别人。”小王的室友说,“要不是我们硬逼着他去医院,谁也不会想到他是这个病!他那么大个儿,头天还好好呢,第二天就趴下了,一切都来得太快了!”
小王住院后,同学们才发现他生活的艰辛。“到北京上学一年多了,他一个月的生活费才200元。每天晚上只吃一个馒头,再加一些咸菜。他过得太难了!”小董说。
导师:教会大家珍惜
小王的导师钱老师表示,这是近30年来该校头一次出现病这么重的学生。“别看他们都是二十好几的成年人了,实际上,很多人还是第一次经历生老病死这么大的事儿。我想,日后孩子们会更懂得如何珍惜生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文/夜线报道组
“病情发展得实在太快了,前两次都没能找到最致命的出血位置,这次如果再失败,那结果就是眼看着生命慢慢消失。谁也不知道如何向痛苦中的母亲表达成功率5%的含义。”
——节选自小王同学的守护日记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