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部的陕西省,农民韩震彬(音)几十年来一直靠在自家的一小块农田里种庄稼维持生计。但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他的命运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因为将产品销售到国外变得容易了。
53岁的韩震彬将自家土地的一半种了苹果,并从3年前开始打入国际市场。 做苹果生意让韩震彬赚了不少钱,他为两个儿子盖了新房,买了一辆轿车、两辆摩托车,还添置了两台大屏幕彩电。韩震彬说:“我以前只是想着吃饱穿暖、有个住处就够了,那时候我什么电器都没有。”
像韩震彬一样从种植粮食转向水果和蔬菜出口的农民在中国还有很多。对他们来说,现在在香港开幕的WTO贸易谈判可谓意义重大。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包括中国的农民对发达国家在国内发放农产品补贴、推行高关税的做法很不满意。如果那些补贴能大幅削减﹐关税能降低,那么像韩震彬一
样的农民将能把更多的产品投到国际市场。中国转向国际苹果市场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关注。20多年前,中国还几乎没有果园,如今,它已经迅速盖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苹果产地。
最初,观察家预测,在中国加入WTO后,海外大量廉价农产品的涌入会使中国农民的利益受到伤害。但事实上﹐很多中国农民开始转向种植苹果、梨、洋葱等新鲜果蔬并且用于出口。去年﹐中国出口的水果和蔬菜达到了35亿美元,大大超过2001年。中国最重要的生鲜农产品市场是东南亚和俄罗斯,中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使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大大加强。美国的中国农业问题专家斯克特说,中国苹果的成本是美国的1/9。
但是﹐中国农民的产品难以打入美国市场,因为美国农业部对进口水果质量证明的要求十分严厉,这一严格规定将中国的水果挡在了美国的大门之外。有人认为这种苛刻的进口规定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同时,美国果农却在中国发现了市场。华盛顿苹果协会的贝沃特说﹐2004年美国某些苹果对中国的直接出口比2003年增长了6倍多,达到近1.24万吨。
中国果农仍面临严峻挑战。虽然近年来随着道路条件的改善,更多新鲜水果能够进入港口或城市市场,但广大农村地区仍缺乏现代化的冷藏和存储设施。此外﹐由于行业过于分散﹐监管部门仍难以监控大量使用农药的情况。
(摘自12月13日《华尔街日报》,原题:中国果农将WTO会议视为出口关键,作者默里·海波特,王华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