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金尚路红绿灯过于密集,司机反映强烈。它也是此次交通改善计划的重点之一。(陈立新 摄)
本报讯 (记者 何书彬 通讯员 邹振冈实习生方燕)作为交通改善计划的重要内容,10条路段以及47个路口将力争在春节前实现交通信号智能化控制并初见成效,配合禁左、公交线路调整等措施,有效提升车流顺畅度。
这10个串联式区域性智能化管理路段分别是:厦禾路(第一码头至金榜路口)、湖滨东路(禾祥路口至仙岳隧道北入口)、金尚路(全段)、莲前东路(全段)、嘉禾路(南山路口至湖里大道路口)、东渡路(海洋酒店至仙岳路口)、体育路(全段)、湖滨南路(金榜路口至后埭溪路口)、禾祥西路(故宫路口至斗西路口)、禾祥东路(金榜路口至后埭溪路口)。
47个单点式交通信号优化控制路口分布在兴湖路华荣路口、湖滨南路斗西路口、吕岭路龙山中路路口、华荣路兴隆路口等地;此外,还将在嘉禾路、厦禾路、湖滨东路、湖滨西路、鹭江道、湖滨南路、莲前西路、湖滨北路等路段布设多块交通诱导电子显示屏。
三成路口将实现智能化控制
市交警支队说,我市从2004年起即开始了交通信号智能化改造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厦门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一期工程,结合交通改善计划,又将一期工程的覆盖范围加以扩大,覆盖上面所提及的10条路段和47个路口。
据介绍,交通信号智能化控制主要是通过在路口埋设车辆检测器、设置交通诱导屏、串联信号灯、增设电子警察等方式,使红绿灯更“聪明”,改人工配时为自动优化配时,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估算显示,与信号灯人工配时相比,交通信号智能化控制在交通低峰期有望使红灯时间和行车时间减少12%-15%;在交通平峰期有望使红灯时间和行车时间减少8%-10%;在交通高峰期可有效减少车辆排队,有望使路段通行能力提升7%左右。
按照实施方案,10条路段和47个路口实现交通信号智能化控制后还将进行为期40天的试运行,之后再正式投用。届时,我市“智能化路口”的覆盖率将达到30%左右。
看电子屏就能了解交通状况
埋设在各个路口的车辆检测器是该系统的“眼睛”,可以为系统随时提供有效可靠的数据供分析,并得出最佳交通管理方案。除了检测车速,车辆检测器还可以检测车型,分辨出大客车、小客车、大型货车、中型货车、拖挂车等。市交警支队说,这些检测结果不仅仅可以用于改善交通,还可以用于实施“限货”等交通管制措施的前期数据提取。
交通诱导屏则可以为驾驶员适时提供参考性极强的交通信息,比如有关路段是否出现拥堵现象需要绕行。在华荣路水上乐园旁,目前就已经有一块交通诱导屏,驾驶员看一眼电子屏幕,就可以知道仙岳隧道内的交通情况,比如隧道内出现了滞留,屏幕上就会出现黄色标志。绿色指的是隧道内车流很顺畅,红色就说明隧道里已经堵车了。市交警支队说,这就是交通信号智能化控制的一个“先行”项目——仙岳隧道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该系统在仙岳隧道内布设了齐全的车辆检测器,隧道内的交通信息就通过这些“眼睛”源源不断地传达出来。
尽可能增加直行车流通行时间
按照建设要求,单点式交通信号优化控制路口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绿灯损失,尽可能地增加直行车流的通行时间;在全部实现交通信号智能化控制的路段,则整条路又可划分为各个子路段,道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将对交通流进行最优调控,力争在部分子路段实现“一路绿灯”,在全路段则争取向“一路绿灯”靠拢。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市交警支队管控中心工作人员还可根据最优方案手动调控信号灯。
对于驾驶员来说,在体验更顺畅车流的同时,“车德”也很重要,如果有人行车时挡住了后面一排车辆,就可能会影响到道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工作,因为根据系统要求,每个路段都将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定的规定时速,车流须按规定车速前行才能“一路绿灯”,如果某一辆车影响到整体交通,道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就会暂时受到干扰,不过,系统具有自我调控功能,可使交通流尽快恢复最佳调控状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