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昨天本报报道了明瓦廊原清代数学家,一代帝师梅毂成的祖宅故地发现精美门墩石的消息后,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市博考古队扩大了勘测范围,白下区文物部门则将门墩石运到白下区图书馆妥为收藏。梅家第九代传人梅静武女士则表示,梅氏家谱尚存,愿让记者一观。 记者看到,梅氏家谱中记载了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和梅文鼎、梅毂成祖孙的师友之谊,老宅曾经的显赫尽在其中。
曹雪芹父亲代表康熙来治丧
记者在梅静武女士处看到的《金陵梅氏家谱》是1999年重修的。梅静武说,原谱是清末光绪年间最后一次修订的,一套3本,木刻线装,长40厘米、宽25厘米。文革时原谱被当作“四旧”,从此不见踪影。直到上世纪90年代,梅氏族人才再次重修家谱,所幸美国和安徽宣城的两位梅氏后裔尚藏有两套残卷,梅氏家谱才得以重现旧貌。记者细细查阅,谱中记载梅氏家族和清室交情始于康熙帝和梅文鼎。1721年梅文鼎89岁,在宣城老家去世。康熙帝得知后十分悲痛、赠其为光禄大夫、左都御史,夫人陈氏为诰命一品夫人,并特命曹雪芹之父——江南织造曹兆页代表自己赴宣城负责治丧和修坟。如今奉旨修坟的碑文依然立在梅文鼎墓前。
乾隆下江南住过梅氏老宅
康熙还征召梅文鼎长孙梅毂成入京,赐进士,入值南书房。乾隆继位后亦以师礼事梅毂成,恩宠有加,让他负责《明史·天文志》的初稿。乾隆十五年(1750年),70岁的梅毂成告老还乡,乾隆赐籍南京。5年后,梅毂成于明瓦廊建这座大房子作为梅氏宗祠。当年这座老宅上曾高悬康熙手书“承学堂”,显赫可见一斑。这座老宅最显赫的时候则是1759年。谱中记载乾隆第一次南巡,到南京曾下驾此处,当时79岁的梅毂成“靡费接驾”。乾隆参观了这座富丽堂皇的祠堂,并亲赐稻田百亩(在今东龙潭)作宗祠田产。
老宅故地半月前出土文字碑
按照谱上1755年始建的年代,老宅距今准确年代是251年。那么梅氏老宅到底是什么时候衰败的呢?南京市白下区文保科科长李宝云告诉记者,太平军打下南京后,老宅就成了太平军高级将领的府第,包括镇国侯卢贤拔,天官右副丞相曾剑扬,夏官何震川、赖汉英等人都住过此地。忠王李秀成的删书衙也曾设于此。天京沦陷之后,老宅遭到严重破坏,就此衰落了。李宝云还向记者透露,在这次的门墩石发现前半个月,他们就曾在工地上发现过一方石碑,现在也藏在白下区图书馆库房。记者随后赶到库房,看到这块碑有1米长、40厘米宽,刻满了精美的隶书文字,只是天色已晚难以识别。今天记者将邀专家一道解读这块石碑的秘密。南京日报记者 李冀实习生蒋培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