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糯的樱桃番茄,单只重250克的大青椒,多数人没见过也没尝过。经过两年试验,已有十多种到太空“走过一遭”的种子在闵行结出了果实。
将航天的尖端技术民品化,让普通百姓看得到、用得上,是闵行区委、区政府发展航天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太空蔬菜“吃口”好
太空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带到太空中,在太空的特殊环境中育种,再返回地面培育成长的新技术。近两年来,闵行区农绿局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尝试利用这种技术种植的十余种“太空蔬菜”,口感好、产量高,其中青椒的维生素C含量能增加20%。
浦江镇去年首次小规模试种黄杏子、红洋梨等12种新奇特“太空番茄”,获得成功。今年,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又试种了“航育太空椒三号”甜椒、“太空1号B”番茄和“航育青豇”豇豆,品尝过的人都啧啧称好,不仅新鲜,营养价值也大大提高。
笨重煤气罐“瘦身”
航天,总让人联想到军事高科技,但在闵行上海航天科技产业基地落户的科研项目都与老百姓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太阳能光伏”,听上去很专业的技术,很快会走入普通百姓家,因为它“摇身一变”就能成为太阳能热水器。
煤气罐与氧气瓶,大家都觉得它们是又笨重又危险的“大家伙”,可由航空科技复合材料做成的气瓶将变轻,耐压又安全。
“稀土永磁电机”,也是自主创新的新项目,体积小、重量轻,高效节能,电梯如果用了这项技术,可以节能近30%。
真实模拟空间站
即将建设的上海航天科普园,不单能让中小学生兴趣盎然:未来的“航天博物馆”里,将有一比一的卫星发射台、飞船备用品、回收舱等;中国航天成就馆、世界航天展示馆、美国航天飞机、俄罗斯空间站的真实模拟,可以让参观者领略世界上先进的航天技术;还有月球步行车仿真训练基地让参观者亲身体验……
上海航天科普园计划明年开工。上海航天科技产业基地首期1平方公里内已有4个项目落地,注册资金3亿元的区闵航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也开始正式运作,让更多的航天高科技“落地扎根”。
本报记者 宋宁华 通讯员 郁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