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公厕酝酿全面收费 引发争议一片(图)
“免费入厕”还能坚持多久?
近日,《深圳市公厕管理办法》已完成草案,公厕将全面收费这一消息经深圳卫视、深圳交通台报道后,立即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就公厕该不该收费这一问题,自一周前开始,记者数次联系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有关人士。出人意料的是,有关人士或云不知道,或云媒体报道不实,以现在谈这个问题太敏感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市环卫处
全面收费与否暂未确定
上个月,深圳公厕拟全面收费的消息经媒体披露了一小部分内容。 据报道,目前,市城管局制定的《深圳市公厕管理办法》已经完成了草案,经市政府批准后,争取明年出台。届时,全市公厕都将纳入《办法》进行管理、统一收费。
城管部门为何要提出全面收费呢?上周五,记者就此联系了市城管局环卫处有关负责人。据介绍,目前《深圳公厕管理办法》尚处于初稿讨论阶段,最终是否全面收费暂时还未确定。同时,这个问题太敏感,还不好说,到时候会通知媒体。
在市城管局,记者看到了今年3月出台的《关于加强重点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管理的方案》,提出要在车站、旅游景点等重点公共场所实行免费入厕。
市环卫处
有关人士介绍说,深圳公厕收费的问题实际上并不是目前才提出来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深圳公厕一直是收费的,至今只有福田区城管部门下属的一些公厕是免费的,其余五个区一直都在收费。之所以在这次《深圳公厕管理办法》草案中提出了全面收费的建议,主要是为了通过收费增加管理人员,提高公厕的管理水平,延长开放时间。
对于唯一不收费的福田区最终是否也将取消免费,该负责人解释说,目前草案还没有报到市政府批准,因此一切都还没有确定。具体收费与否,要等该办法通过后才能确定。
市民意见
大多反对也有人无所谓
赞成者:不收费谁来搞卫生
深圳公厕拟全面收费的消息被报道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中,一些市民对收费持赞成意见,认为收费是提高公厕管理的一个手段,应该支持。
网友“讲$32”说:公厕收费是为公厕完善管理创造条件,我赞成收费,但是这笔费用可以由政府出,市民免费。重要的是,要建立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调查的制度,不合格者要更换承办者,防止外包而影响厕所卫生。建立厕所星级制度,与卫生环境的优劣挂钩,政府向承办者支付费用要与使用率挂钩。
网友“侠之大者”说:当然要收了,不然怎么养管理人员。
网友“小心一点”说:收费有理,不收费,哪有人来搞卫生。不搞卫生,哪有人敢去。
反对者:公共设施不应收费
相对于支持的观点,反对公厕收费的网友则占了大多数。一位网友甚至认为,公厕收费是城市管理的倒退。
网友“透骨草”说:公厕不用太豪华,卫生、方便就行。也不用收费吧?本来就是为方便市民,最好不要变成商业操作。
网友“冬至”认为,深圳建成的公用WC都属于公共设施,都是用纳税人的钱建的,现在变成自己建的东西进去还要交钱,好像没有道理。
网友“szwangyt”认为,深圳外来人口多,很可能会造成一些人为了节约0.5—1元钱而不入厕,造成随地大小便的现象,这样反而影响了城市的文明和环境卫生。
网友“飞虫在天”说:香港的公厕不但不收钱,而且搞得很干净,手纸、洗手液一应俱全。
也有对收不收费持无所谓态度的,市民杨先生就认为自己不会有机会上公厕,再说就那么几角钱,谁会在意?收也好,不收也好,都无所谓。这种意见在公厕使用率不高尤其是高收入者那里有很大代表性。
天底下哪些人上厕所最难?
“的哥”用矿泉水瓶解决
对于公厕问题,“的哥”是最有发言权的人。深南大道竟成司机“方便”之地,被媒体曝光背后也隐藏着“的哥”的无奈。深圳景观大道、数十公里长的深南大道,两旁仅有两三座公厕;十里滨河路没有一座公厕。新洲片区近1平方公里范围内(滨河路以南、福强路以北、新洲路以东、沙嘴路以西),厕所目前也是空白。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的士司机,他们均表示,市区的公共厕所数量太少,实在没法只好钻到绿化带去“方便”。
司机冉师傅表示,成天揽客的司机,你让他专门找个商场或是到闹市区上公厕,可能性为零。既然不可能为上厕所去商场地下车库停个车,最后也只能找个荒凉的地方就地解决。司机杨师傅说:“有时候要憋一天。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有一次实在憋得不行了,就用矿泉水瓶解决了。”
记者了解到,“的哥”过去挺喜欢去辅道上的流动厕所,又方便又好停车,不过现在流动厕所少了,一般都在加油站上厕所。有一种办法就是干脆少喝水,以致咽喉炎和前列腺炎成了不少的哥的职业病。
学者李银河曾说,能为少数人考虑并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权利的,才是现代化民主化———这是针对同性恋人群说的。同样,这句话也适用于出租车司机这些特定人群。
女士犯急“霸占”男厕所
前日,记者在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和莲花山公园对部分女游客进行了采访。谈到上厕所,这些女士对节假日高峰在这些景区的经历仍是心有余悸:公园里厕所及蹲位太少,人又太多,有时她们在女厕所门前排成几十米的长队。实在等不及了,干脆“霸占”了隔壁相对“轻闲”的男厕所。
刘女士认为,男女厕所的比例不能按一比一平均分配,应该照顾到女性如厕的特点。有人大代表建议男女厕所比例应该改为4:6甚至3:7。
公厕调查
不患寡而患不均
全市有多少市政公厕,市环卫处有关负责人说出了一个数字:900多座。900多座是个什么概念,深圳总人口1100万人,总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按照国家建设部《城市公共设施标准》的规定,居民区每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应有3座公厕,城市繁华道路每300米至500米应有一座公厕,一般主干道每800米处应有一座公厕。按照这个标准,深圳公共厕所设置数应为1400至1500个,而现在实际公厕数仅达到50%,12222人才有一个公厕。
2003年的统计数字表明,面积78.89平方公里、人口71.8万的罗湖区只有34座市政公厕!事隔几年,这一数字没有明显提高,一些公厕管理员向记者介绍这个数字反而有所下降。
在人头攒动的东门商圈,上厕难总是被人们挂在嘴边。经过记者调查,这里的公厕其实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少。除了各家商场和快餐店都有厕所外,文化广场一个,周边工人文化宫有两个。问题出在逛街的人大多选择到商场上厕所,大商场的客流量巨大,厕所蹲位又少,高峰期往往出现排队现象;小商场的厕所一般外人根本不会知道。
而附近不收费的公厕,却来者寥寥。与东门步行街仅一路之隔的工人文化宫游乐场的一个公厕就很难找,问了保安才知道,马路上根本没有指引牌。
出了文化宫几十米,在一处已显荒凉的人工湖边,居然矗立着一座真正意义上隶属于罗湖区城管局的市政公厕。很干净,也很漂亮,有两位清洁工在里面忙碌着。记者发现,这是一座两星级公厕,免费使用。但是,因为位置偏僻,没几个人来。
一位女清洁工对公厕全面收费表示支持,她认为收费后可以解决很多无业游民没事也到厕所乱转的情况,方便管理。但对于收了费能否自己养活自己,她认为,即使收费,这个公厕最多一天也就收几十元,怎么可能用它来发工资呢?据她介绍,罗湖区城管负责公厕的正式管理人员有20多人,工资平均为4000多元;而临时工有70多人,平均工资1000元。记者算了一下,这样一年光工资就要200多万元,加上养护维修公厕设备、水电等费用,总开支可不是收点上厕所的钱所能弥补的。
部门说法
如厕难明年底可缓解
目前有关部门已对全市公厕进行调研和规划,市环卫处作为管理部门计划将原有垃圾中转站进行分层改造,即在垃圾中转站上增加一层公厕。到2007年年底,全市预计完成336座这种公厕垃圾中转站,届时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市民外出如厕难的问题。
规划显示,2010年之前深圳共需要1500座公厕,通过多种途径的努力,相信届时会实现这个目标。据介绍,除繁华的商业地段外,深南路、滨河路等主次干道两旁也将修建少量公厕,以方便司机如厕。 (紫/编制) (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刘娅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