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省监狱学会、安庆监狱等单位在安庆召开“见证监狱历史,弘扬革命精神,创建法治文明”专题研讨会。作为我省唯一一所现存的百年老监狱,安庆监狱像一面镜子,向世人展示了100年来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 革命期间,任弼时、安徽省首任省委书记王步文等一批革命先烈曾被关押于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清末“监狱改良”的产物
安庆监狱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因座落在安庆城内饮马塘,长期以来,安庆市民习惯称之为饮马塘监狱。该监狱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并且还在使用的“百年老监”之一,源头可以追溯到“安庆罪犯习艺所”,是清末监狱改良的产物。它的诞生结束了历代皇朝数千年“发配充军”的流弊,开启了在监罪犯“得自职业之训练”的先河。习艺所作为刑罚执行场所自此开始,也是采用资本主义性质的自由刑的开始,翻开了安徽刑罚执行史上第一页,标志着近代监狱雏形形成。
此后,监狱经历了北洋军阀、国民党和日伪统治时期,先后更名为“安徽模范监狱”、“怀宁地方厅看守所”、“安徽省第一监狱(分监)”等。其间,安庆监狱也成了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同反动当局进行革命斗争的场地。
任弼时狱中智斗国民党
在今天的安庆监狱内,任弼时等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革命斗争历史被完整地记录在展览馆内。1928年,时任团中央书记的任弼时同志,受党中央的派遣,10月14日下午在南陵香油寺召开会议时被发现,随即与林立夫、王得辉、刘昌宗一起被押送到安庆饮马塘监狱。被捕后,任弼时无论是在南陵还是在安庆监狱中,一口咬定自己叫胡少甫,是湖南长沙维纶纸庄的商人,来南陵给姑妈送钱。任凭敌人施行“踩杠”、“夹棍”等酷刑,始终不改口。他还在监狱中秘密领导在押“政治犯”的反口供斗争。
在狱中,任弼时与柳毅夫关在同一监房,在任弼时的启发和指导下,柳毅夫与他人一起在狱中成立了中共安庆狱中支部干事会。最后,敌人再无口供及证据,加上党组织在监外援救,1929年3月,任弼时成功从安庆监狱被保释。
首任省委书记王步文就义于此
安徽省委首任书记王步文也曾被关押于安庆监狱,并在此英勇就义。
1931年4月,由于叛徒告密,王步文在芜湖被敌人逮捕,押进安庆监狱内,国民党安徽省主席陈调元组织特别法庭亲自审讯,许以高官厚禄,继又指使叛徒劝降,毫无结果后则严刑拷打,施以刺竹签、坐老虎凳、烧香火、熨烙铁等酷刑,但王步文始终不为所动,还鼓励同狱的其他共产党员继续战斗。得知被判死刑后,他为自己写了一幅挽联:是革命家,是教育家,怀如此奇才,生而无愧;为革命死,为大众死,仗这般大义,死又何妨。1931年5月,王步文在安庆北门外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
忠实记录百年狱政变革
“刑政不尽清明,治狱者不尽仁恕,犯人入狱后所受苦辱惨不忍言。”《清史稿》中如此写到。安庆监狱经历了从封建狱制到社会主义狱制的变革,中国百年狱政变革在安庆监狱身上得以完整地体现。
清末,世界各国对清朝狱治屡有诟病,并以狱治黑暗为由视我国为“非人道”国家。随后,以沈家本为首的一批改良派以改良狱政为提升国家形象的突破口,安庆监狱就是在此期间建造的,但《安庆监狱志》记载:清末,打的是改良监狱的招牌,其实仍脱离不了封建社会的胚胎。北洋政府时期,仍承袭清制,国民党也承袭了北洋政府旧制。囚犯关押在黑暗、污秽、熏臭的牢房里。蒋介石执政后,监狱关押刑事犯化为以关押政治犯为主,残酷迫害政治犯,手段更为凶狠毒辣。许多电影中看到的酷刑在当时如实存在,如竹签、老虎凳、火香烧、铁链烙等酷刑。
随着1949年我党接管安庆监狱后,监狱文明才逐步提高。一系列人性化的管理措施逐步落实,罪犯也可享受基本人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