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小家、顾大家”
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龙滩水电工程于9月30日下闸蓄水,意味着在水利资源富集的西南地区,又一座特大型水电站由此勾勒出西电东送的又一个“龙头”。不仅为华南地区经济发展与电力短缺‘雪中送炭’,也是水资源优势变为现实的电力优势的重要一步。
按照坝高375米规划方案,罗甸县是黔桂两省涉及淹没最多的县,也是移民大县。共淹没11个乡镇69个村287个组3503户,规划搬迁安置17611人,生产安置18749人。淹没总面积75.91平方公里,其中园、林、草地等富饶耕地1.62万亩,房屋52.33万平方米,公路82.87公里,企业20家,工商企业205家。
对于集老少边穷于一身的罗甸,在支持国家建设和将近2万布依族人民从生养的故土中搬离,罗甸直面选择了后者。而作为淹没、移民大县,“天下第一难”的移民工作,摆在决策层面前的困难和问题可想而知,需要有超常规的工作思维。有人说,罗甸背负着的是厚重的历史!
人们欣喜地看到,移民们始终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被淹没的68个村的村委班子以及各部门的帮移工作队,他们带领移民群众或就地后靠,或易地搬迁,或投亲靠友,重建自己的家园!
把移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电站开工四年来,罗甸县把“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为目标,在移民搬迁、专项复建、维稳和信息调处四个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按照“以德移民、以情移民”原则,县四家班子领导包片,抽调110名机关干部常驻库区,把搬迁安置任务分解到95个单位,成立帮移工作队深入库区开展工作。
先后召开县、乡镇和移民村寨的移民大会1800余次,以理以情感动千万移民心。在选择安置点方面,组织移民到县内外资源好的都匀、花溪等地考察选点,非库区乡镇、村组干部自发到库区将本地的资源等情况向移民交心交底,并落实住房和耕地。
该县组建了180人的服务队,全县干部职工、驻县部队和民兵携手,做到用政策引导移民,用法律教育移民,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取信于民,用亲情感化移民;深入移民区解难答疑,千方百计确保安置质量。为安置好贫困移民,县财政借出200万元在红水河镇、茂井镇修建100套示范房,以带动移民迁进新镇建房,确保移民过冬和春节前迁进新房。
对此,为保证移民子女入学,暑假时决定两个镇被淹没的3所学校不放假,并在下闸前完成了80%的课程。紧接着对库区学生盘点,制定了接纳措施。目前,茂井镇随家后靠的21名学生,县教育局在过渡安置区内设立临时教学点,安排5名教师负责上课。
截至10月31日,该县共完成搬迁安置2780户15688人(县内有土安置9964人,无土2683人,县外有土安置358人,无土338人)。
移民移出新天地
四年来,在省州领导的帮助和罗甸县的精心经营下,移民搬迁到新的环境去建设家园,移出了新的天地。移民龙昌其举家从罗妥乡罗翁村搬迁到边阳镇新街买房子、购置田土后,将剩余的安置补偿费购买解放小卡车跑运输,当起真正的“街上人”。据边阳镇统计,迁入该镇安置的移民187户936人中,像龙昌其这样除农业生产外,从事机动车营运、农副产品加工、百货、制酒等第三产业和副业就有117户,占全镇安置总户数的六层以上,有的从事劳务经济和养殖业。
同为大镇的沫阳镇发挥“小气候”优势,接纳地的致富能手“手把手”地帮助移民户发展早菜,涌现出迁入访里村的罗妥乡移民户黄元送、从红水河镇迁入柏林村的韦小做等早菜大户。调查统计显示,在已搬迁的移民中,有102户发展养殖业,有81人从事运输业,有162户开设门面做生意,有584人外出打工。
作者:王世昌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