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搬家以来,编辑部的不少同事便与噪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唱着同一首歌:“我的家就在北京西五环的边上,高速飞驰的车辆,它们昼夜不停……”
长了这么大,竟然不会睡觉了。为了学会在噪音中入眠,他们各显其能,很有科学精神。 有的先从自家的窗户入手想办法,两层窗帘没用,三层玻璃管点用,但这样一来家不成了罐头盒?……近来,有人又开始梦想如何把这段五环路用大棚封起来──那不就是人造隧道吗?青藏铁路早就这么干了。可用什么材料?钱谁来出?──如果市政不出,大家集资违不违法?
因为安静入睡问题无法如愿,改变又无能为力,某同事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各种消除噪音的高科技上了。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降噪窗户,能够通过窗上的扬声器传出与户外噪音的声波恰好相反的声音,从而达到降噪消音的目的──这个新闻,曾让他跃跃欲试,他也想在自家玻璃窗上按上那种“扬声器”──问题是:去哪儿买?
今年10月,一条采用新技术的“聚合物透水降噪”彩色公路在重庆建成了。虽然只有360米长,却再次让某同事兴奋不已。据说这种降噪公路将有可能在重庆市公路及高速公路上得以推广,某同事恨不能一下子把西五环搬到重庆去。
一计不成,又施一计,终归无能为力。某同事“研究课题”又从自然科学转向的社会科学,开始关注在北京这座城市里,到底有多少“同命人”?莲石路通车后,他坐在车上抓拍到路边居民楼窗外挂出的横幅:“我们要睡觉”。与某同事“同命相怜”的还有多少人?其实,每个房子周围都可能有车辆行驶。但问题是您能想象高速公路就修在稠密居民区边上20多米远吗?这么多车、尤其是大卡车就这样昼夜飞奔,何等“人间仙境”啊──前几天,北京来了一场大雾,那简直就是了:人居高楼,车行云中。也不知道当初设计者是怎么想的?管理者又是怎么批的?现在又该怎么办呢?
近一段北京的房价涨得几乎天怨人怒,独我们的这几位同事还挺高兴。原来,他们是想等着水涨船高,把房子卖了再买。可高兴了没几天就寻思过味了,静的地方涨得更快,能买得起吗?
好在同志们这两年练得挺达观。这不,看到重庆斥巨资打造成“宁静之城”的消息,有同事又心动了。他们反复说好,却不知这次是不是又想把咱北京搬到重庆去。新华每日电讯编辑:黄冠
相关文章
重庆:建“宁静之城”,保障噪音知情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