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姜雪丽、周芙蓉)质检总局17日发布的熟肉制品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两成熟肉制品产品质量不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0%。
此次,质检总局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共17个省、直辖市103家企业生产的125种产品。
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超范围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抽查中有个别产品检出苯甲酸,有部分产品山梨酸超标;微生物指标超标;标识标注不规范。
抽查中质量较差的产品有武汉市新农牛肉卤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农牌牛筋、石家庄市宝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兰欧牌宝地烤肠和济南市爱家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爱家人牌南肠。
“元旦”、“春节”将至,国家质检总局14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一步加强节日期间的食品监管和执法打假工作,确保“两节”期间食品安全。
通知要求各地质量技监部门要切实加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原料质量安全监管,严厉惩处使用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各地要立即安排对粮食加工品中陈化粮、食用油中地沟油、乳制品中动物水解蛋白、碳酸饮料中非食用级二氧化碳、酱油中非食用蛋白水解液、辣味制品中苏丹红、腐竹中吊白块等17种可能存在的非食用原料非法行为进行生产企业现场专项检查。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强节日期间的食品监管和执法打假工作,确保“两节”期间食品安全。通知要求,各地质量技监部门要立即安排对粮食加工品中陈化粮、食用油中地沟油、乳制品中动物水解蛋白、碳酸饮料中非食用级二氧化碳、酱油中非食用蛋白水解液、辣味制品中苏丹红、腐竹中吊白块等17种可能存在的非食用原料非法行为进行生产企业现场专项检查。
9月20日,记者从江西省卫生厅了解到,该厅近期对南昌市10家餐饮单位、5家商场(超市)、1家卤菜店定型包装和散装的熟肉制品分别进行了卫生监督抽检。此次共抽检82份熟肉制品,抽检结果显示,合格熟肉制品为49份、合格率59.8%,不合格熟肉制品为33份、不合格率40.2%。造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定型包装熟肉制品山梨酸、大肠菌群超过国家标准,散装熟肉制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过国家标准。
江西省卫生厅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立即责令经营单位停止销售不合格熟肉制品,对已上市销售的,要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公告收回并依法处理;对仍然继续生产销售不合格熟肉制品的单位,应依法进行处理。同时,执法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熟肉时千万要认准产品是否合格。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