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口晚报网12月17日讯
邢锋讲述他的椰体字故事。丁川摄
怀着对椰树的特殊情感,海南文昌人邢锋用了20年的时间创作出椰体字。他希望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海南人对椰树的情感,同时通过这种方式来传播海南椰文化。
童年时代的椰树情感
邢锋出生于1958年,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粮食紧张,邢锋一家也不例外。每次拿起饭碗,米饭少得可怜,根本吃不饱。
“明天就会有好吃的”,母亲总是这样哄邢锋兄妹。
邢锋家门前种有3棵椰子树,每逢周末,从学校回来,他都会盯着椰树看,嫩绿的椰子让他垂涎三尺。肚子确实太饿,于是趁着家人不备偷摘一只椰子吃。不仅他盯着椰子,母亲也是成天数着椰子。“23个怎么变成22个了。”有一天,母亲发现椰子少了一只,最后知晓是邢锋所为,也只是稍稍责备了他一下。那是一顿难忘的饱餐,邢锋那天终于觉得肚子舒服了许多。
邢锋说,在那个年代,椰子除了可以吃,椰树其它部位的用途也非常大。他们用椰皮搓成椰绳,椰子壳做成活性炭换钱,椰木用来做建房的梁,椰根可以入药。
儿时对椰树的点滴记忆深深埋藏邢锋的心中,而在他眼中,风中摇曳的椰树就像一个舞着的精灵,摇曳着迷人的舞姿。
“那时候我就在想,椰树对海南人民贡献这么大,中国汉字有这么多种形式,为什么就不能用椰树来表现汉字。”
少年时代的书法情结
邢锋有良好的书法功底,推动他的设想更接近现实。邢锋的爷爷是个草药医生,他懂事的时候爷爷已经去世,但是家中留下爷爷用毛笔抄写的医书,足足装了三大竹笼。爷爷的小楷字特别漂亮,每次从学校回来,邢锋都要翻看爷爷的医书,学习爷爷的书法。父亲也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家中的传统让邢锋的父亲对儿子的书法要求非常严格,如果练习不好,父亲就会用竹藤抽打他的手心。
除了练字,父亲给他讲书法和人的故事。得益于家里的教育,从小邢锋便能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
邢锋说,那时候的课外书非常少,他在文昌东阁镇一间小店看到一本《柳公权小楷字帖》,心中非常喜欢。2.3元,这在当时简直是天价。邢锋回家和父亲一说,父亲竟然答应了。为了凑足买书的钱,父亲连夜编了8只竹笼去卖。邢锋迫不及待地从书店买回《柳公权小楷字帖》,在家反复研究学习。
二十年磨一剑首创椰体字
1984年,邢锋在儋州南丰中学当语文老师,时常给学生讲解偏旁部首,也有了更多的时间琢磨。邢锋说,他当时到海南西部教书,那边的椰子很少,他们这些吃着椰子长的人,竟然不太适应,那段时间,左边的大牙掉了一颗,他认为这是吃少了椰子的缘故,心中也就更想念椰子了。
在书法练习的过程中,他把对椰子的感情融合进去,加上自己的文字功底,他自创的椰体字在那时也初步成形。
1986年,邢锋经常看一本名为《新的高度》的小说,一天他挥笔用还不成熟的椰体写下“新的高度”四个毛笔字,恰巧一同事到宿舍,问他这是画还是写的字,他笑着说这是自创的椰体字。
邢锋说,从那时开始,他就在不断创作和改进椰体字,先在大量创作的基础上,然后归纳总结。“练习用的宣纸可以用两牛车来拉了。”邢锋告诉记者。
工作之余,他有时间到少数民族地区采风,接触了不少当地民俗,发现少数民族的一些字中也有椰树的模样。在琼中一位黎族朋友家,他看到朋友家的椅子上刻有两个字,只能用当地的黎语来念,那两个字的形状就像由椰果、椰叶组成,给了他不少启发,他相信海南人的文字中也有椰体字的奥秘,椰体字理所当然应当存在。
2006年,邢锋创作的椰体字终于成熟,同时他还编了一本《椰体书法常用字典》,里面记载了9200个汉字偏旁、部首和一些常用字所对应的椰体字。
“画”出来的椰子字
邢锋介绍,所谓椰体字,就是用椰子形态来表达汉字。椰子形态,其叶、根、果整棵都表现的汉字。
邢锋现场给记者写了几幅字,记者觉得,要用写字来形容,还不如用“画字”来形容。“以方画圆”,汉字中的方形字在椰体字中画成了“圆”,从而形成椰果垂展的姿态。
邢锋说,椰体字书法是在中国字体上变异而来,虽来源于生活,出于椰态,但它以厚重的汉字文化为基础,触类甲骨,旁道两篆。创作椰体字,既发掘先民文字的流派风格,也注意收集海南人对椰字的历史研究。
海南人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周总经理认为,椰体文化是汉文化的创新、发展、纵向延伸。
目前,邢锋已经为自己的创作申请专利,他希望椰体字以后能渗透到各个行业,通过椰体字来传播海南的椰文化。(来源:南国都市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