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毅
西安是一个典型的大城市和大农村共生并存的城市,全市741.7万人,其中农民408.6万人。
从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了三个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中央一号文件”犹如阳光雨露滋润着神州大地,也使西安市的农业得到长足的大发展,农民收入增长迅速。
继农业总产值2004年首次突破百亿大关之后,西安市200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06.5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66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43.1%和47.8%。今年都市农业发展开端良好,全市粮食总产达到212.9万吨,单产335公斤,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农民人均纯收入2004年、2005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05年底达到3460元,较2000年增加1116元,增长47.6%,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近年来,西安市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经常强调:“没有农民的增收,就没有农村的和谐;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西安的和谐”,重视农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一直是全市各级干部的共识。市委、市政府每年至少出台一份支持“三农”的文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视察“三农”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为农民增收倾注了大量心血。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原西安市委书记袁纯清提出了西安市农业要加速向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化、市场化迈进。孙清云同志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今年已经八次下乡就“三农”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陈宝根代市长多次指出,要确保农民增收,确保农副产品的供应,为了让市民吃上放心菜,每逢节假日他都亲自到市场检查农副产品的供应和安全。
与此同时,2004年以来,西安市通过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级财政为农业投入4.69亿元,为农民减负2.9亿元。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实惠。在中央政策指导下,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解决乡镇村组债务负担问题,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问题,解决乡镇畜牧兽医站体制问题,为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西安市有关部委局关心农民、关注农村、支持农业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在今年都市农业发展中,交通局将农村道路建设与板块农业相结合,落实了14条总长50公里的道路建设;市科技局落实了32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和18个农业科技项目;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制定12项农业标准;市旅游局就旅游观光农业形成统一规范和标准;市水务局在1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搞滴灌、喷灌。市农业局整顿作风,树立形象,全力打造西安都市农业。目前,一个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正在形成。各个区县重视支持农民增收工作也是各有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方力量集聚“三农”,使农民增收不断迈上新台阶。
———抓结构调整,拉动农民增收。西安市先后实施了“百万牛羊”工程、“亿万千百”工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十项建设、都市农业等农业结构调整项目,迅速壮大优势农产品规模,全市形成了优质粮食、畜牧、蔬菜、果品四大主导产业。特色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的财富源泉。周至猕猴桃、临潼石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两个葡萄品种获得全国安全金奖。最具特色的周至猕猴桃发展到13万亩,亩均收入3500元,全县农民人均猕猴桃收入700元。高陵通远镇何村千亩日光温室蔬菜基地,亩均收入1.5万元,仅此一项,该村人均收入即可增加8000元。灞桥区万亩樱桃基地,亩均收入达8000元。户县西八什村通过发展大棚瓜菜,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4500元。
———发展“一村一品”,促进农民增收。西安市“一村一品”专业村已发展到296个,覆盖农业人口约77万人,占全市总农业人口的19%。蓝田县厚镇乡王咀头村发展核桃加工,年人均纯收入4500元;周至县马召镇金盆村发展景石加工,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雁塔区曲江街道三兆村发展花灯制作,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长安区五星乡太原庄发展非标准件加工,年人均纯收入7580元;东大街道祥峪沟村发展农家乐,由一个贫困村转变为生态旅游村,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临潼区秦陵街道下和村发展旅游产业,年人均纯收入4500元,这些特色显著的村,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五条“龙”形产业链牵动农民增收。全市形成了乳产品、粮食、鲜果、肉牛、蔬菜销售和加工配送等五条“龙”形产业链,秦美牌猕猴桃、灞苑牌葡萄、汉都牌鲜桃、多鲜牌液态奶、画乡农牌鸡蛋等品牌,颇受消费者欢迎,秦俑牌奶粉成为西北地区首个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兆龙牌牛肉罐头成为我省首个出口牛肉品牌。今年1—11月,银桥股份、伊利泰普克和东方乳业三大乳品企业,收购鲜奶52万吨,支付奶款10亿元,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强化农民培训,推动农民增收。通过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广大农民在科技实践中不断增强致富本领,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8%。2005年,在市科技入户示范村临潼区任留乡南旨韦村,10个科技示范户小麦平均亩增产199公斤,玉米亩增产183.6公斤。他们还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阳光工程,2004年以来,全市建立了82个阳光培训基地,完成培训任务3.3万人,输出3万人,促进农民工直接增收2亿多元。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增收。他们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动植物防疫、市场信息等三大体系,努力为农民发展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全市认定了56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了21个无公害产品,实施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如今,西安市的粮、蛋、奶生产量位居全省11个地市之首,肉类和蔬菜生产总量位居第二,农业总量排在全省首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也高出全省平均数一千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