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两字最耐品——易中天品厦门
新华网厦门12月17日电(记者许雪毅 裴闯 杨步月)在厦门生活了十多年,尽管对闽南特有的功夫茶不太擅长,易中天还是习惯把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 在品读了中国众多城市之后,易中天对厦门的最新评价是:和谐。
17日,在厦门经济特区筹备建设25周年庆典之际,记者采访了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请他解读自己所在这座城市的性格。此前,他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论坛”栏目开办“品三国”等系列讲座,成为中国文化圈炙手可热的“学术明星”。
易中天不是厦门“土著”,但对厦门,他早就“有话说”。1992年易中天来到厦门大学执教,在5年后出版的《读城记》中,他品评厦门的点点滴滴,得出个结论:厦门是美丽温馨的岛。他说:“厦门人整个地就是生活在一个大花园和大公园里。”
作为一个近现代以来才兴起的城市,易中天认为,厦门的经历不乏戏剧性,从海岛渔村到通商口岸,从海防前线到经济特区,这个偏于东南一隅的小岛,一路走来,波澜不惊。对此,易中天认为,“和谐”两字最耐品。
易中天说:“厦门不会为了发展经济牺牲环境,总是讲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这在现实生活随处可以找到例证:为了保留一棵大榕树,环岛路“优雅地拐了个弯”;为了留出大片绿地让市民休闲,取消了原本打算建的大楼;为了给居民提供便利,把原本用于改善交通的道路同时变成了开放的公园。易中天说,厦门人维护、建设自己的城市,就像装修、打扫自己的小家。
易中天对厦门人的良好素质赞赏有加。他说,不用提醒,厦门人会在公共汽车上让座,在一米线后排队,把废弃物一路带着直到找到垃圾箱为止。厦门人对待“外来人口”,就像对待邻里街坊。外地人来到厦门,常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久而久之便爱上了厦门。
在易中天看来,厦门“海上花园”的称谓,其涵义并不仅限于自然风光。厦门人的性格,总体上说比较温和;厦门人的作风,总体上说比较文明;厦门的人际关系,相对而言比较和睦。“良好的市民素质的养成与和谐的城市氛围的营造,在厦门已经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无须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运行,其他城市无法照搬,但可以学习。”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