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村”、“河南村”、“安徽村”、“新疆村”等聚集地已经成为北京市流动人口依托生存的主要载体。北京市约有100多个街道居住着上万的流动人口,这些街道聚集了北京市四分之三的流动人口。昨天上午,在北京市计生委举行的“首都人口与发展”论坛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所作的一份报告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聚集地还将继续发挥促进城乡一体化、为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居住设施的巨大作用。
据介绍,北京市流动人口数量正在迅速增加,规模越来越庞大。到2005年底,北京市流动人口已经达到357.3万人,进京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口大多选择和自己来源地相同或职业相似的人群居住在一起,这样便于生活、工作上彼此帮助、互递信息。
从早期的“浙江村”形成开始,到“河南村”、“画家村”的兴起,流动人口聚集地的形成与发展一直依赖于亲缘、地缘和业缘三条纽带。如今,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多元化,三条纽带的连接作用越来越弱,聚集地也逐步走向人员来源多样化、职业复杂化的道路。
在全国1.47亿的流动洪潮中,北京以其特有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吸引着众多的流迁人口,与珠江三角洲和沪苏浙闽共同构成我国三大流入中心。 (责任编辑:王伟) |